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纸上谈兵,这是一种成语,由宋代赵括首创 。“纸上谈兵”出自于赵括报任安书的“纸上谈兵” 。该成语最早见于宋代理学家朱熹著作四书集注中,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成语 。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对事物有一套自己的看法,看起来好像是真的很了不起,但是实际上是纸上谈兵 。
1.什么是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是指在没有任何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战略思想的情况下,凭着表面的现象就去谈兵,这样其实是对兵书都不太了解的态度(也就是缺乏军事知识) 。是一个比喻语,它的本意是指那些没有实际运用经验和战略思想的人 。他们都是靠空谈来赢得战争的,并没有什么战略思想!但实际上是一种虚伪的论调,只是空谈兵书而已 。这样的文盲其实都是属于不善于思考、做事不踏实、说话很随便的人 。纸上谈兵也就成为了古人贬低文盲(包括今文盲)的代名词 。
2.纸上话锋
语出史记·平准书:“赵括说兵,语以纸上 。”纸上话锋(tuò)和纸上的文章的笔锋(tuó)是两种不同的意思,前者指在书本上写出来的东西叫“纸上谈兵”,后者指口头写下来的东西叫“纸上谈话” 。如果只是纸上谈兵,其价值也不大;而如果要谈论作战之事则要比写文章高明得多 。所以纸上谈兵与纸上谈兵很难相提并论,它更多只能用于表示纸上谈兵只是一个空谈的代名词罢了 。但是在今天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纸上谈兵在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情之时态度很随便很随意,甚至会说一些废话,然而实际上他所做之事还都是有章可循的,从理论上来讲也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可言;所以说纸上谈兵对我们来说虽然不能说是什么大不了、见不得人的事了,但是却对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也有可能成为一个伪君子或者是坏份子 。
3.赵括
赵括,字子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因勇猛善战而著称于世,其军事成就主要体现在对战争的正确判断和指挥上,并在报任安书中对“纸上谈兵”做出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 。报任安书的作者是战国时期名将赵括 。此信的内容为:“秦之为相十三年矣,以所过城邑为质曰武安君 。今国有兵二万于王之师矣;王之以兵十万于朝而讨之耳 。”可见该书当时所记载的赵括所作报任安书之内容也有一定水准、深度和思想深度的描述 。
4.纸上谈兵的来源
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有一位叫赵括的名将,很早就精通兵法 。他曾两次在战场上指挥作战,因此被称为“纸上谈兵” 。后来被秦始皇皇帝赐名赵括,并赐予他一匹白绫作为荣誉勋章 。在他的晚年更是总结过去的战争经验、教训的总结的著作报任安书其中有一篇就叫纸上谈兵但是他却在这里用“纸上谈兵”来形容对事物有一套自己的看法——纸上谈兵!
5.纸上言道中有“谈”,也有“说” 。
【纸上谈兵是什么意思】谈:谈论 。在纸上谈兵中,并不是完全凭一己之力去说 。只是将事物描述成一个模样而已 。有谈,也有说,各有所见 。比如:有的人在书本上读到什么了,却想不起来写出来了,有的人在口头上说出来了,反而更受人们欢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