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很多医疗界人士纷纷加入到抗疫的队伍中 。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原本活跃在媒体上的医学工作者开始变得低调起来,甚至有些还销声匿迹了!
1月28日,《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联系上了一位曾参与过抗击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防控工作、目前仍处于隔离期的医生——李晓亮(化名) 。据他介绍,1月底时自己还在一线奋战,2月初就回到北京家中休息,3月上旬才恢复上班;而在此期间,不少与他一起战斗过的同事都陆续退出了工作岗位……
2月下旬起至今近两个月时间过去了,为何之前积极投身抗疫工作的医护人员们却不再公开露面了呢?
采访过程中,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传染病防治领域的人士向《 中国 经营 报 》( 以下简称 《 中 国 经 纪 》 ) 记 者 表 达 : “ 在当前形势下 , 很多医务工作人员出于自身安全考虑或对病毒了解不够深入等原因选择了退出。”该专业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国家已经将防疫重点转向了对确诊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管理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内部分地区出现了聚集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
对此现象的出现,《 中国 经纪 》,以下简称《经纬》) 采访人员也进行了调查走访 。
现状一:多数医护人员在居家观察
【为什么新冠专家都不发声了?钟南山院士:我们都被瞒着!】3 月 1 日下午 4 点多,在北京西城区的一家医院内,一名护士正在为患者输液 。她告诉《经纬》:最近一段时间来医院的病人少了许多,”我们都在家里办公” 。
事实上不止是这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减少了外出次数 。《经纬》、《中国经济周刊》、新京报社等多家媒体的实地探访发现:3月份以来,北京市各大医疗机构内的医务人员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有的单位甚至连一半的人手都没有达到要求 。
根据上述报道显示:2月中旬以后至 3 月初这段时间里,大部分在京医疗卫生单位的职工人数均呈下降趋势 。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降幅最为明显 。3 月 6 号上午 9 时 30 分左右,在该社区居委会门口值班的刘女士表示:” 我们这里每天有 20 多位员工值班,但只有 8 位人员在工作 。”此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部的相关负责人也对采访人员坦言:“ 最近一周我们的工作量确实有所降低 ” 。
除了公立机构之外,民营机构的从业人员也在逐渐减少之中 。2月中下旬的时候,《经济参考报的采访人员来到位于朝阳区东坝乡某大型连锁超市看到:以往熙攘拥挤的大厅如今冷清了不少,前来购物的人们大多选择网上下单的方式购买商品,现场购物的顾客更是寥寥无几 。
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经济 周刊 》《 北京日报 》、《 羊城晚报 》 。) 等多个权威新闻平台近期也都相继发布消息称,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 10 万家线下门店暂时歇业停工以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的话,那么用不了多久我国就会成为全球第一个因为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的国家 。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作为与公众接触最紧密的行业之一,卫生健康行业的从业者又该如何应对呢 ?
情况分析
对于以上问题,《 经济 参考 》,《 北京青年 》;
- 摇钱树根部腐烂怎么处理救治 摇钱树为什么老烂根
- 狗狗为什么会喘气很急 为什么每次遛狗回来,狗狗都要急促喘气很长时间
- 微信收款为什么要完善身份信息
- 感染新冠不发烧与免疫力无关真的吗
- 外国人用微信吗?为什么他们都不玩呢?
- 补睫毛为什么要10天
- 为什么胡麻油炒菜有点苦味 胡麻油怎么炒菜不苦
- 离家出走的孩子都是什么下场?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爱离家出走
- 微信名改了为什么还显示以前的名字
- 2023年,春节会不会放假?专家告诉你答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