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号的由来,你知道吗?


乘号的由来,你知道吗?

文章插图
在汉字的发展史上 , 我国使用的乘号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 有人认为它是汉字中的音节 , 而有人认为它是汉字的原始符号 , 还有人认为它是汉字演变的结果 , 有必要对此作一简略的阐述 , 以求能更全面地理解乘号的真正意义 。由于这种争论从未间断过 , 所以乘号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当然也不能忽视在汉字发展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 因为乘号的出现不仅仅代表着汉字产生发展到成熟阶段 , 而且还显示出汉字形成时一个民族对文字产生兴趣与认同 , 这对于理解汉字有着深远而广泛之意(图1) 。今天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符号的由来:自中国文字产生之日起 , 这个汉字便是代表着符号性质的“符号系统”而一直存在至今(图2);然而在汉字发展过程中这一过程却不断地被“改写”、“演变”直到今日!
1、周朝
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乘号 。甲骨文中的乘号是指每乘一数名(图3),同时也可以表示两个数值 , 即“乘”与“分”(又称“比”)之间有关系 。我们知道乘号是表示“同、比”的两个符号 , 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2、三位数(图4),在殷商时代就有三位(图5)同族(即同宗、同姓、同宗族、同宗)一人居住于同一座城市——殷 。后来在商王朝灭亡后也曾出现过三位同族(即同宗、同姓、同宗)一人居住于一座城市——殷 。所以甲骨文中也存在同族一人居住于一座城市(图5)之说(图6) 。
2、汉代
东汉初年 , 随着“表意”字体的出现 , 乘号不再是简单的表示音节 , 而是指汉字所代表的一个符号系统;当时一些人认为 , 以这种新字体书写汉字时便可省略一些笔画 , 所以在乘号部分便没有笔画可言;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是由于当时汉字字体尚不完善、表意能力有限才导致这种新字体在书写时出现了笔画上的问题 。于是两汉时期汉字便开始使用乘号 。魏晋南北朝时期 , 随着文字数量增加及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 乘号书写开始变得普遍使用起来了 。
3、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 , 随着国家权力的不断加强 , 各民族的交流日益频繁 , 许多少数民族和汉族同化的过程随之进行 。这个时候 , 乘号被用来表示各民族间有区别且相同的文化符号 , 如:南朝武帝时为西晋官员所使用的乘号 。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之后 , 由于当时佛教徒多为男性 , 所以乘号多表示男性在西晋担任了相当重要的官职来证明自身身份 。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活动范围广泛 , 特别是佛教大兴使佛教信徒更加重视个人的修身养性、精神修养、艺术修养等因素 , 乘号也就成为佛教僧侣所常用之号 。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造成人民流离失所 , 所以乘号也是当时上层阶级人士出行携带常用之词 。
【乘号的由来,你知道吗?】4、唐宋元明清
宋、元、明、清时期 , 乘号不再是单纯的字符 , 它已经有了文化内涵与思想内涵 , 已经成为国家统一的象征 。乘号也不再仅仅只是表示一个音节或数字、短语或词语 , 同时它也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宋朝人赋予了数字和短语新的含义而不再仅限于“数字”“短语”或者“词语” , 还包括了更多具有思想内涵和政治意义的事物之间所产生或者出现、发展上的联系等方面:如宋朝人喜欢用“车”代表官车、“牛”代表军马、“马”代表战马(图3) 。元朝与明朝两个朝代都对乘号进行了规范化处理 。明朝规定:官员无论升迁还是调治 , 必须悬挂文牒;清朝规定:官员在升迁之前必须举行隆重的授衔仪式;官员去世后也必须举行火葬;官员去世后都要为其举行祭奠仪式 。清朝在乘号中除了加文外还要加上“官”字以表示这是一种官衔;而明朝为了让朝廷更加稳固统治必须不断修改乘号(图4)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