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王维在其与杨巨源书中 , 对掷铁饼一事有这样的描述:“天宝中秋 , 余为使人掷饼于石室上 。”(后汉书·列传第二十四)注:“天宝中秋 , 在石室 , 掷而得之……”这段话是说:天宝中的秋天是寒冷的 , 可是在石室上掷铁饼的时候却能得到“天宝”赐予的赏赐(注:“天”即太阳照耀大地之意) 。这种掷饼者在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且极具艺术价值 。那么 , 掷铁饼是何用意?这一掷饼者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哪里呢?请看笔者为您解读 。
1、艺术价值:与诗体风格密切相关
纵观唐诗三百首 , 其风格与其作者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 这与掷饼者在诗体风格上的定位和影响密切相关 。掷饼者在诗中大都以象征手法表示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希望 , 并以物喻人 , 将自己与被掷饼者进行对比 。从其艺术价值上来说 , 掷饼者应该说在文学作品的表现上有着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从艺术作品角度来说 , 掷饼者之所以能产生这种艺术价值 , 有其独特的内在原因 。此外 , 在文学作品中掷饼者作为一种诗歌行为和方式能够表现出文人雅士们高洁的情操、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品位 , 这样就更能体现出诗与文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审美趣味上的一致性 。
2、艺术价值:彰显文人雅士潇洒不羁的气质
掷铁饼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游戏 , 一般人没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 , 只能是随性、随遇而安 , 甚至可以说是“三分钟热度”(不到一分钟就忘了) 。而王维之所以能将铁饼掷出 , 其目的有二:一为求诗酒诗赋不拘形式;二为希望通过掷铁饼来彰显文人雅士洒脱不羁的气质 。掷饼者的风度可以从他对铁饼材质的喜好说起:“我虽能掷得五金铜 , 然而我对黄金、铜却毫无兴趣 。”这句话表明掷饼者对于黄金铁饼是不屑一顾的 , 他对这种铜质“物不以我为贵而取之于我也”的行为不以为然 。这种与常人不同的心理表现是掷铁饼者潇洒不群、洒脱自如以及其超脱世俗、远离世俗之举显示了文人雅士脱俗自然、性情旷达之志 , 从而彰显了文人雅土潇洒不羁的气质 。
3、艺术价值:丰富想象与想象空间
在汉书·崔瑗传中 , 崔瑗用天宝中金秋时节“天宝”中的秋天来描写掷饼者 , 这不仅表现出崔瑗与掷饼者间的感情 , 更以他和掷饼者之间相互掷饼这个动作来表现出其与天宝中秋天温暖之意(注:此动作不具有任何艺术魅力 , 但却可以很好地表现出崔瑗对“天”的热情) 。而且掷饼者与掷饼时王维用“余”与“掷”进行类比与联想 。在王维写下“天宝”后所赠予掷饼者也用其做比喻“余”作为天宝之后赏赐别人(注:“余”即王维) 。掷饼者崔瑗掷饼和王维掷饼的过程中都有一种相同而且强烈的暗示和对比:王维所持的那个“天宝”是以秋“寒冷”作为喻喻;崔瑗则只是一个“天宝”中的来历不明者 。作者在写“天宝”的过程中都有意地表现出了掷饼者崔瑗可能与天宝石室上所掷“饼”有关;而且在掷“饼”时王维和掷“饼”时崔瑗都是带着铁饼走在街上 , 所以掷饼者对天宝中秋天也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
4、艺术价值:让读者在趣味中获得美感
【掷铁饼者有何艺术价值】王维在其与杨巨源书中 , 为掷饼者而掷饼时 , 他会将投饼者送到一棵树下然后转身 , 也会故意地不小心落下 。这种掷铁饼之人投掷自己的饼、自己的赏赐的行为充满着趣味和美感 , 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极其富有美感的事情 。而这是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完美统一 。因此 , 掷铁饼这一趣味行为 , 可以说是诗歌创作中的一大看点 , 它不仅给读者带来了审美感觉 , 也让读者看到了诗所具有的美好之所在——那就是诗意所创造出的美 。
- 为什么感觉金毛只对人类友好,对于其他同类或者动物极具攻击性
- 新版紫霞扮演者
- 小年派林妙妙扮演者
- 大娘子扮演者是谁
- 周照的扮演者
- 吴明丽的扮演者
- 大学情侣酒店亲密照泄露,持有者要求女生陪玩,如何判决违法者
- 周国全扮演者是谁
- 样板戏白毛女大春的扮演者
- 周珊扮演者是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