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为什么要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

清军为什么要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

文章插图
抬枪其实最好的证明了满清军队的落后 。
清军为什么要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

文章插图
抬枪其实不是满清发明的,源自于大明军队的一种火铳,叫做超大火铳 。
清军为什么要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

文章插图
超大火铳重达20余斤的,可用1枚大子弹或者9枚小子弹 。
清军为什么要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

文章插图
它的特点是子弹射程较远,威力较大 。
清军为什么要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

文章插图
当时大明的军队处于冷热兵器的更替时代,特点是火枪的性能较差,还不如弓箭 。
清军为什么要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

文章插图
而火炮则都非常笨重且稀少 。即便是最轻型的佛郎机炮,也要至少五六十斤以上 。靠人是无法有效使用的,必须车载 。
清军为什么要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

文章插图
那么,实战就出现这样的问题 。
diyi,火炮威力大射程远,但跟不上步兵的前进速度 。
最终变为了,火炮只能用于守城或者防御性野战 。一旦到了进攻作战,火炮不能快速移动,步兵等于没有火炮了 。
第二,传统轻型火铳和鸟铳,威逼能够对抗弓箭 。
明代萨尔浒战役就是好例子,满清的弓箭是可以压倒大明的火铳、鸟铳的 。
弓箭虽然难以训练、射程较近,但在那个时代无论射速、威力、可靠性、实用性都是强于火枪的 。
尤其是射速方面,优秀的火枪手使用火绳枪,2分钟1发就很了不起了 。而弓箭手一分钟射出七八支箭是小意思 。
这种情况下,抬枪就有一定的意义 。
抬枪说白了就是一种大号火枪,类似于今天的反器材枪 。
它的特点是射程较远,威力较大 。
当年火枪一般射程是一二百米,满清时期的抬枪有效射程可以达到300米,最大射程甚至有1000米 。
而无论明代还是清代初期和中期,作战仍然是冷热兵器混杂,采用灵活机动的阵型 。
这种情况下,抬枪只需要2个人扛着走,就跟得上步兵作战,可进可退,可攻可守 。
同时,抬枪的出现,就让装备抬枪一方出现了一种撒手锏 。
因为弓箭和火枪射程远不如抬枪,火炮又无法和抬枪一样机动 。那么,实战期间,拥有抬枪的一方,就会在弓箭和火枪射程之外受伤敌人,自己则毫发无伤 。
这就类似于中越战争期间,越南人用大口径高射机枪平射,压制我军普通机枪一样 。
因为对方有射程的优势,我军往往被动挨打,吃了大亏 。
【清军为什么要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抬枪说白了,也就是这点作用 。
满清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孽、新疆阿古伯的战役中,都大量使用抬枪 。
因为对手包括太平军在内,仍然以冷兵器和土造火枪为主,所以抬枪还是能够发挥一些作用的 。
然而,至少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抬枪就毫无作用 。
抬枪有很多缺点 。
一则是精度差 。它并不是今天狙击枪的射击,只是放大的步枪,所以精度很差 。
子弹出膛以后经常乱飞,不走直线 。
英军在1860年的报告中说,抬枪的子弹四处乱掉,除非运气极差撞上,没有步枪延伸的弹道来得有用 。
二则是使用操作困难,重量太大 。
抬枪长度从1.8米到5米(!),重量从30斤到80斤不等 。
抬枪至少需要2个人操作,多则5个人,实则等于今天的班用机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