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好楷书“又”字

《晋书·虞世南传》:“又者,又之从也 。”晋代书家颜真卿在此之上造一字,名曰‘颜再’,取其行书之神韵也 。”从颜真卿的这个字来看,可以发现王羲之一直都在尝试书写第三个“更”字 。

怎么写好楷书“又”字

文章插图
一、“更”字在书写的时候,可以说是整个笔画中变化最多的一个了,所以在书写这个字的时候可以说是把上面的笔画写坏了,下面的汉字都能写歪 。
那么,如何在书写的时候让“更”字能够写好呢?答案就是在书写的时候,应该像行书一样注意以下两点:1、注意撇画和捺画的位置和形态,撇画一般都是呈垂露状的 。
二、这个字从结构上看,左边是竖画,右边是横画 。
横画起笔位置略高,收笔位置略低 。从笔画结构上看,竖画起笔与竖画平行 。右边横画,在与竖画垂直时向右上方斜出,竖画起笔与竖绘平行后转向右下方倾斜,竖画收笔与竖绘平行后转向右下方倾斜 。横画收笔、提按、点画变化明显,横画多用斜捺出笔及竖笔,以藏锋取势,横笔点画不需要很高,竖笔画点画之间没有任何笔画间隔 。从笔画上看,虽然竖点很多,但是整个字的结构基本就是这样,所以竖画收笔后并不需要很高,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同时竖画收笔位置要适当;最后横划收笔位置略高,有两个好处,一是使整个字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二是起笔处有更多余地让笔画在其空间内自由活动 。
三、从写“更”字时,我们就可以发现王羲之当时创作这一个笔画时使用了很长一段笔锋 。
【怎么写好楷书“又”字】一般在这个笔画的中间部分,王羲之会使用很长一段笔锋 。从王羲之的这一笔画的笔锋来看不难看出,王羲之非常注重收笔 。我们也可以知道王羲之这一个笔画并非一蹴而就 。
四、在书写这个字时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的横画就像一个钩子一样一直垂挂下来 。
如果是竖画,我们会看到一笔一画地垂挂下来,就像一个弓弦一样;如果是横画,它就会一直垂挂下来,因为它是垂挂着的;所以颜真卿提出了一个建议:整个字中两个横不要过于接近 。那么什么是横呢?我们来看一下整个字,如果写成“目”字,那左边的横画一定会是垂挂状态 。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这个横画是不钩的形式呢?还是钩就像一个吊桶一样悬挂着?对于这个问题,这里需要先排除掉不钩的原因,如果是钩挂的话,我们也应该有把它重新钩起来、再悬垂到上面这样一些情况出现 。
五、另外我们再看左边两横划在左边的竖画部首情况,也是非常好的 。
我们再来看一下竖画的一些书写要求 。比如右边竖画下部的四点不能写得太高或者太低,不然会影响整体的效果,需要注意这一点 。这是第一次看到楷书中有这样的要求,如果按照常规的书写方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注意这一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