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的由来


乌衣巷的由来

文章插图
乌衣巷是旧时苏州的一条街道,位于城内中心,东起长江路,西至春熙路(今南京鼓楼北) 。乌衣巷因旧时有一乌衣大臣之家而得名,传说南宋时由宰相杨时所建 。据载,唐高祖李渊在南京继位后,于公元623年在当时的都城姑苏城南修建“青瓦朱巷”“金井朱巷”以示对当时的南京都督府和高官们的尊重和敬仰 。公元627年,宰相杨时又在玄武门(今南京鼓楼北)为官时修建了被誉为“中国第一街”的东南街及西南街 。南宋灭亡后,明朝名臣于谦出任江宁府知府,将此地辟为街市 。公元1362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建“大明凤阳门”以示对皇权的维护 。
1、传说
乌衣巷是明朝时期的一条巷名,由于其得名的来历与乌衣巷南段的乌衣巷有关 。乌衣巷的一部分 。据吴中志载:“乌衣巷是今乌衣巷” 。乌衣巷北接东南门(今宣武门西大街)至西南街 。乌衣巷北端有一条小巷子名为“乌衣巷” 。古时,这条巷子内有一家大户人家,住着两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们都十分风流倜傥 。一位姓朱的秀才是大名鼎鼎的乌衣大王之子杨时的后代 。杨时家大业深,学识渊博,是有名的进士 。朱买臣(也有说是“赵甲”)曾经做过吴王的驸马 。他的儿子当时正娶了一位年轻貌美的王妃——吴王勾践剑母夜叉之妻吴姬,并且还生下了一个女儿乌姬和楚王夫差这两个私生子儿子 。这件事传到了朱世宗杨坚那一代皇帝脚下的大才子朱升那里,杨时非常生气,他就想除掉朱标以报国恩、同时又借着自己为官的能力谋取一丝私利;因此就用了不正当手段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乌衣和吴国艳服!后来这里成了朝廷大臣居住之所 。就把这条小巷称为乌衣巷口 。后世百姓看到他穿着乌衣时便称朱子安;而见穿乌服之人则称吴王公等,他们后人也称皇帝为“朱朱君”以示自己对皇室和官员们的蔑视和不齿,因此便取了这个名称 。后来经过几百年以后才被人们所熟知 。而这条巷子也就消失了!
2、现状
乌衣巷两侧的民房,也多建于明清 。当时的乌衣巷一带商业繁华,有许多店铺 。主要有老字号东吴菜馆、广和酒家、大来顺等 。因乌衣巷中曾住有“吴中四才子”之一的顾贞观而著名 。据史料记载:顾贞观在乌衣巷北段买下房子后,把原建筑的全部拆了,只留下一片瓦片,其余的就是石头和砖了 。乌衣巷以东段的乌衣巷是苏州著名的百年老街,现在这条街是长江路的一部分,乌衣巷段也是整条街中最狭窄的一条 。乌衣巷内建有明代的“崇文坊”、“勤民坊”及清代“翰林院”等建筑 。苏州文学界有“天下第一街”之称,素有“苏州博物馆”之称 。而乌衣巷里更是繁华之地,苏州人称它为“老苏州中的老上海”、“南京街一条街”等,是南京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也是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一条老街之一,与古城相依相望并互相辉映着 。由于交通便利,在这里居住的人流量也非常之大!有“半个南京”之称了!
3、文化名人
【乌衣巷的由来】杨时(1127—1240年),字仲容,又字季容,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初宰相 。幼承庭训,刻苦好学;工诗,工书法 。后任吴县县令时(约1140年左右)官至宰相 。乾道四年(1176年),因反对主战派黄炎之乱投降元朝而被赐死 。杨时的祖辈都是读书人 。元至正十一年,被加太子少保;元亡后,与赵构一起在南京建立了南宋政权(1162年—1233年) 。他的诗文中反映了南宋统治者对政治制度、皇权的蔑视和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的剥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