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肉眼区分钢和铁


怎么用肉眼区分钢和铁

文章插图
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金属 , 我们可以用肉眼去区分 。在钢铁中的化学成分是以 Si为标准 , 在一定条件下元素会形成 Zn、 Ti、 Cu等磁性元素;而碳在温度低于120度时便不会被形成 Al (OH),也就是说碳元素在加热到1100度时 , 大部分会被碳化 。所以铁的磁性不大 。铁是由铁元素和氢原子构成 。从结构上看 , 碳的原子排列方式为: F (S)=73.56 (%)而氧的原子排列方式为(A)=5.372 (%) 。我们将它理解成含铬的合金 , 钢和铁就很容易区分出来了;反之 , 钢和铁一般都被认为是钢材材质 , 不会有什么区别 。
1、铁的密度
物理意义上的密度 , 是指固体中原子质量与所受外力大小之比:单位:克/立方厘米 。铁的密度大于空气 。将铁制成固体后再以固体的质量来表示其密度 。常见的固体有:硬质合金颗粒(如:铁砂)、铁棒、刨刀等 。常用的有:片状铁粉、球形铁粉等多种粒状与块状 。
2、钢的硬度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不锈钢的硬度在40以上 , 比低碳钢还硬 。由于钢材中含有大量的铁素晶粒细于晶粒长大时所需的碳化物(即奥氏体),因此钢的硬度是很高的 。用肉眼可以观察出它的硬度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硬度几乎完全一致 。如果用显微硬度测试仪来检测物体是硬度越高越好 。一般来讲硬度越高对物体越好 。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是应该注意这一点 。
3、铁的杂质含量
【怎么用肉眼区分钢和铁】铁杂质含量过高会影响钢材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 如果杂质过多 , 可在浇铸时加入一定量的铁水 , 然后浇注 。但有些铁杂质含量过低 , 如碳化锆和硅质合金中的铬元素含量均小于0.01%,但含铬量超过0.25%时就会对钢材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碳和氧都过多 , 会使钢的强度下降 , 耐磨性降低;如果碳的含量较高而氧含量低时就会使钢耐蚀性下降及硬度降低 。因此要使其强度和耐磨性保持在较高水平 , 通常要加入少量的合金元素 。同时钢材中还含有其它一些杂质——硫、磷、镍等杂质可在钢材表面形成白色浮锈或金属钝化膜 。因此检测钢材中是否含有这类杂质是非常重要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