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的作用「erp的好处」( 五 )


2、能力需求计划的依据
①工作中心:它是各种生产或加工能力单元和成本计算单元的统称 。 对工作中心 , 都统一用工时来量化其能力的大小 。
②工作日历:是用于编制计划的特殊形式的日历 , 它是由普通日历除去每周双休日、假日、停工和其它不生产的日子 , 并将日期表示为顺序形式而形成的 。
③工艺路线:是一种反映制造某项"物料"加工方法及加工次序的文件 。 它说明加工和装配的工序顺序 , 每道工序使用的工作中心 , 各项时间定额 , 外协工序的时间和费用等 。
④由MRP输出的零部件作业计划 。
3、能力需求计划的计算逻辑
闭环MRP的基本目标是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 , 因此在编制计划时 , 总是先不考虑能力约束而优先保证计划需求 , 然后再进行能力计划 。 经过多次反复运算 , 调整核实 , 才转入下一个阶段 。 能力需求计划的运算过程就是把物料需求计划定单换算成能力需求数量 , 生成能力需求报表 。 这个过程可用图2来表示 。
当然 , 在计划时段中也有可能出现能力需求超负荷或低负荷的情况 。 闭环MRP能力计划通常是通过报表的形式(直方图是常用工具)向计划人员报告之 , 但是并不进行能力负荷的自动平衡 , 这个工作由计划人员人工完成 。
三、现场作业控制
各工作中心能力与负荷需求基本平衡后 , 接下来的一步就要集中解决如何具体地组织生产活动 , 使各种资源既能合理利用又能按期完成各项订单任务 , 并将客观生产活动进行的状况及时反馈到系统中 , 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控制 , 这就是现场作业控制 。 它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车间定单下达:定单下达是核实MRP生成的计划订单 , 并转换为下达定单 。
作业排序:它是指从工作中心的角度控制加工工件的作业顺序或作业优先级 。
投入产出控制:是一种监控作业流(正在作业的车间定单)通过工作中心的技术方法 。 利用投入/产出报告 , 可以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采取相应的措施 。
作业信息反馈:它主要是跟踪作业定单在制造过程中的运动 , 收集各种资源消耗的实际数据 , 更新库存余额并完成MRP的闭环 。
ERP初阶(七):八十年代的MRPII
闭环MRP系统的出现 , 使生产活动方面的各种子系统得到了统一 。 但这还不够 , 因为在企业的管理中 , 生产管理只是一个方面 , 它所涉及的仅仅是物流 , 而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 。 这在许多企业中是由财会人员另行管理的 , 这就造成了数据的重复录入与存贮 , 甚至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
于是 , 在八十年代 , 人们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 , 并称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系统 , 英文缩写还是MRP , 为了区别物流需求计划(亦缩写为MRP)而记为MRP II 。
一、MRPⅡ的原理与逻辑
MRPⅡ的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 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 , 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 , 使他们得以协调发展 , 并充分地发挥作用 。
在流程图的右侧是计划与控制的流程 , 它包括了决策层、计划层和控制执行层 , 可以理解为经营计划管理的流程;中间是基础数据 , 要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中 , 并且反复调用 。 这些数据信息的集成 , 把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沟通起来 , 可以理解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左侧是主要的财务系统 , 这里只列出应收帐、总帐和应付帐 。 各个联线表明信息的流向及相互之间的集成关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