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为什么被称为官场上的不倒翁?

电视剧与真实的历史,确实差得很远、很远 。咱先从小处入手,张国立主演的那部剧,片尾曲有“铁齿铜牙两片嘴吃的是下锅的米”的歌词,但实际上,真实的纪晓岚,就爱吃肉,而且专吃猪肉,几乎不吃米饭 。史料有云,纪晓岚“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平生不谷食 。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 。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 。”

纪晓岚为什么被称为官场上的不倒翁?

文章插图
而且,纪晓岚也是拍马屁的高手,譬如1760年,乾隆帝五十寿辰,纪晓岚便献上对联:“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前兹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哄得乾隆一高兴,将纪晓岚擢为京察一等 。
纪晓岚为什么被称为官场上的不倒翁?

文章插图
而从为官一任的实绩来看,纪晓岚三十一岁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随后外放福建学政一年,没干啥事就升迁侍读、侍讲,一路升官做到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其实也就是太子读书 。随后又派任贵州都匀知府,没上任呢?就以四品服留任,升官做了侍读学士,依旧是陪皇帝读书 。
纪晓岚为什么被称为官场上的不倒翁?

文章插图
甚至,纪晓岚还干过给贪官通风报信的事,譬如就在当侍读学士这一年,他得知自己的亲家、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亏空国库,马上要zhi罪 。他立刻派人给亲家送去消息,及早准备——你想想,亲家贪污,他给通风报信,你说他是反贪清廉,可信么?
当然,这事后来就东窗事发了,纪晓岚被发配到乌鲁木齐办军务——没多久又回来了,还是做侍读学士,为啥皇帝对他这么客气呢?因为要编撰《四库全书》,需要一个总纂官,皇帝认为非他莫属 。
也就是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一路飞黄腾达,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接着升为左都御史 。《四库全书》修成当年,升礼部尚书,充经筵讲官 。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 。八十大寿那年,皇帝还派员祝贺,并赐上方珍物 。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 。
但是,用他是一方面,瞧不起他也是真实的一方面,乾隆帝曾这样讲:“纪昀,就是个没啥用的酸腐秀才,让他办事,要么不懂,要么就目光短浅,所以,一点用都没有 。”
当然,完全说没用也是不对的,乾隆帝最需要纪晓岚的地方,其实就是因为好大喜功的他,需要纪晓岚这样的文人帮他整理《四库全书》这样的马屁工程 。至于铁齿铜牙、反贪倡廉这些,那纯粹就是个故事,需要纪晓岚这样的名人出来应个景罢了 。
纪晓岚的人生经历是什么样的?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 。清代政zhi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 。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 。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 。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 。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
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
纪晓岚在清朝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纪晓岚与和珅都是名符其实的官二代,纪晓岚是姚安知府(地ji市市长)纪容舒之子,而和珅是副都统(省军区副司令员)常保之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