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修正审美 奥运会重塑审美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8月14日电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美”释为“羊大则美”,可见,美蕴藏于日常生活之中 。东京奥运会上,奥运健儿们的飒爽英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西南大学师生近日就“审美”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
 
研究生刘文迪:当今社会的女性审美似乎有日趋同质化的趋势,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母系社会以粗壮结实为美,春秋以柔弱细腻为美……纵览整个东方女性审美的千年演变轨迹,审美意识被多重枷锁局限形成了阶段性的“统一” 。21世纪社交媒体纵深延展,女性在虚拟环境中释放自我,却更大程度困囿于被“凝视”的境地,逐渐丧失了审美的主动性,这就导致了新时代的女性审美同质化趋向的日益显著 。“头包脸”“高颅顶”“直角肩”“发际线”等一系列身体与社会审美“规训”纷至沓来,审美判断标准在“凝视”中逐渐形成“刻板印象”,而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审美同质化背后是主体意识的弱化 。因此,在审美同质化的时代,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何为“美”,重审身体与精神的关系 。
 
研究生戴程程: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总是呈现着“白幼瘦”的女性形象,大众对“美”的定义逐渐同质化 。这也导致部分女性陷入“身材焦虑”“容貌焦虑”,非理性地追求“骨感美”或陷入“整容热” 。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东京奥运会修正审美 奥运会重塑审美】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一方面,大众关于“美”的定义长期被消费主义潜移默化地塑造着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身体是“最美的消费品”,因此一些商家通过营销手段渲染完美形象,给女性制造了容貌焦虑、身材焦虑乃至价值焦虑并以此牟利,致使女性沦为“快消经济”的猎物,呈现出审美模式化、样板化、单一化 。曾有段时间,一些女性对A4腰、漫画腿趋之若鹜,畸形审美观愈演愈烈,出现女性“自我客体化”现象 。另一方面,受长期的男权制度支配影响,女性在社会分工与角色扮演中常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社会中无意识的性别歧视,使女性常被作为“物品”供“观赏” 。“凝视”之下,符合男性想象的女性形象占据主流,这也扼杀了女性在审美追求上的独立性与多样性 。因此,我们亟需纠正审美同质化的问题 。值得高兴的是,此次东京奥运会为大众展现了别样的审美维度 。

东京奥运会修正审美 奥运会重塑审美

文章插图
↑7月29日,张雨霏(左)与队友俞李妍在比赛后 。新华社采访人员 丁旭 摄
 
研究生张明雨:近期舆论热议“这届奥运会修正了我的审美”,女子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的多样风采令人瞩目 。您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通过本届奥运会,我们看到“好身材”“好容貌”不止一种,可谓万紫千红总是春,她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绽放光华,这是女性的美丽和魅力!女性之美,包罗万象,而网友们对“审美修正”话题的关注也体现出新时代女性的自信自主、独立智慧 。这预示着多元审美标准的回归、社会审美文化的“解绑”,新时代的女性正逐渐恢复“人本位”与“女本位”,更多的“她们”已产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一种平等健康的审美观与身体观正日趋强大 。诗人济慈说,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 。这种喜悦来自欣赏自己的美、展示真正的美!
 
来源: 新华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