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史中的超现实主义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三 )


在亚洲的首先在日本也曾出现了超现实主义团体 。超现实主义不仅出现在诗歌、戏剧、电影、绘画等艺术领域,并且还渗透到当时许多西方人的思想行为之中 。
“超现实主义”一词是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首创,他在谈到自己的“超现实主义戏剧”《蒂蕾西娅的乳房》时说:“当人想要模仿行走时,却创造了完全不像腿的车轮,这样,他便不知不觉地做了超现实主义的事情 。”
这就告诉我们,人即使模仿自然也应该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不可一味刻板的地照搬自然 。
超现实主义不满足于对社会现实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他们在探求改变这种社会现实的过程中,重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和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他们希望通过这种研究找到解决人生问题的钥匙 。
超现实主义脱胎于“达达主义”,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基础又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使人摆脱理性的、道德的、乃至心理上的束缚,获得人生完整意义上的自由 。
在超现实主义运动中,意大利画家契里柯是个重要的领袖人物,他提出:要想使艺术作品永远不朽,就必须跳出正常人的境界,排除理性的、逻辑的思维状态,在梦境和孩童的精神状态下进行绘画 。
马格利特深受他的思想影响,从1926年,逐步打破对形式技巧的束缚,追求超出绘画本身的奇特诗意,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作为自己高超的创作进行构图绘画 。
马格利特是位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不喜欢出头露面,也不喜欢嘈杂的纷争与喧嚣 。
但他的绘画却有着强烈的冲突性和分裂性 。他表现了原始与梦幻、两性与死亡、荒诞与超越等多种意识的体验,他把哲学引入到绘画领域,以哲学的思辨及坚的品性在孤独中自得其乐 。他善于把熟悉的事物进行重组,从而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
20世纪比利时最杰出的超实主义画家 。出生于莱西讷 。
曾在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学习,后开始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探索 。1927年迁居巴黎,进入创作的旺盛期 。他的作品常常赋予平常熟悉的物体感觉一种崭新的的寓意,或者将不相干的事物扭曲的组合在一起,给人荒诞、幽默的感觉,马格利特出生于埃诺省莱西纳,是裁缝父亲内浦马格利特的长子,母亲则做女帽的销售 。
童年时常常搬家,10岁时开始学画,1912年母亲投河自杀,原因不明 。当其母亲的尸体被捞上来时,马格利特当时在场,母亲浮尸时被衣饰覆盖着脸部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
马格利特青年时在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就学两年,1918年毕业后曾在壁纸工厂负责花纹设计,1919年,他开始对未来主义和奥费立体主义产生兴趣,并受到大他十岁时的意大利画家籍里科的影响,开始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
1922年他与童年玩伴乔吉特.伯婕结婚 。1926年,他开始全职绘画,并于同年画成《迷失的骑士》,为第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并在1927年在布鲁塞尔举行首次的个人画展,但遭到大量侮辱性的批评 。
失败使他感到郁闷,于是他移居巴黎 。在这期间,他认识了安德烈比图,并加入了超现实主义者的行列,创造出大量具有神秘语意的迷人画作,同时也为许多时装海报或乐谱封面进行商业平面设计,1936年他的作品曾受到美利坚合众国纽约展出,后来又在1965年现代艺术博物馆、1992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行回顾展 。后来他又回到布鲁塞尔,与他的弟弟成立一问公司,赚取生活收入 。
在纳粹德国占领比利时王国期间,他坚持留在布鲁塞尔,因而与安德烈决裂 。在这段时期,他放弃在作品中展现野蛮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后来又恢复了 。晚年的马格利特住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
1967年8月15日因胰脏癌病逝,死后葬在苏哈比公墓 。自1960年代起,马格利特的作品引起公众的高度兴趣,更影响波普艺术、简约主义及概念主义.在2005年,他被列举为“大比利时人”瓦垄区的第九位,在佛罗明区的第十八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