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史中的超现实主义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九 )


因时间轴太长而分为9部分 , 为方便阅览收录于(一)、(二)两篇文章 。
关于以上问题 , 以超现实主义始祖——希罗尼穆斯·博斯介绍的视频作为回答
大家好 , 我是半根笔 。有幸回荅这个问题 , 西方艺术的超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西方的一种文艺思潮 , 它是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 。“达达”一词在法语中的意思是“玩具小木马” , 而选中“达达”为一种艺术活动的代名词则纯属偶然 , 它只是被一帮艺术青年强贴在与破坏、疯狂、虚无主义、愤世嫉俗密切相关的艺术活动上的标签 。
超现实主义宣称达达主义是其先驱 , 而且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文坛 , 超现实主义影响甚广 , 其创作以诗歌为主 , 而后波及散文、小说、戏剧 , 甚至在绘画中也有所表现 。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 , 返回原始 , 否认理性的作用 , 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 。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林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下意识”学说 , 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
据考证 , “超现实主义”这个名词 , 出自本世纪初法国立体派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内尔之手 , 他于1917年写给苔尔美的信中说:“再三考虑后 , 我确实认为 , 最好还是采用我首先使用的超现实主义这个词 , 超现实主义这个词比由诸位哲学家先生们早已应用的超自然主义这个词用起来更方便 。”由此可见 , 阿波利内尔创造超现实主义这个词的本意 , 在于以此来代替超自然主义这一名词 。它的最初含义就是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 , 包括人生、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诸多方面 。
1923年 , 达达主义流派举行最后一次集会而宣告崩溃后 , 其中的许多成员倒向了超现实主义的行列 。1924年 , 法国作家布洛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1929年 , 布洛东又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二个宣言 , 详尽地解释了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 。1930年 , 由德斯诺斯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三个宣言 。这样 , 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纲领就全面、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
布洛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 , 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现实主义 , 阳性名词 。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 。人们通过它 , 用口头或局面 , 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 。它只接受思想的启示 , 没有任何理性的控制 , 没有任何美学或道德偏见 。”“超现实主义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 , 即对梦幻的万能和对思想的不带偏见的活动的信仰 。它要最终摧毁一切其他的机械论并取而代之 , 以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
超现实主义者宣称:人的本能、梦幻、下意识领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认为人的头脑活动要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 。理性、道德、宗教、社会以及简单日常生活中的经验 , 都是对人的精神、对人的本质需要的一种桎梏 。惟有人的无意识、梦幻和神经错乱才是人的精神的真正活动 。
因此 , 在超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 , 他们故意使用幼稚的语言和病态的形象来反对传统的美好见解 。在绘画中 , 则用混乱的线条和任意涂抹的颜色 。在戏剧中 , 采用折磨人的野蛮音乐 , 粗鲁的舞蹈 , 并用自行车的铃铛 , 有节奏地敲打货箱、脸盆一类作伴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