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聪明人容易落入哪些职场陷阱?( 二 )


有朋友在微信上引用该研究,证明“无为而治”是更可行的选择 。这个结论本来很好,但用到职场上行不通,你可以不动,但不但射来的球会动,连带身后的球门也会动 。
与其事情来了措手不及,不如主动求变 。小赵是上海猎头界的后起之秀,他自立门户时,以原先的外资企业客户群为起点 。但近几年经济形态的改变,促生他进军国内企业的决心 。
经过努力,他和合伙人在房地产和金融行业打开了缺口,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新服务所需的技能有相当不同,转型过程中,能重新定位、再度学习的人,跟上小赵的步伐,继续有出色的业绩,而其他人则慢慢掉队,终于被淘汰 。
6轻诺
不懂拒绝
中国人都好面子,轻易不肯拒绝 。而对任何要求不加区分,都给予承诺,最后总有办不到的一天,就此失信于人 。老子说“轻诺必寡信”就是这个意思 。遗憾的是,热销的通俗管理书籍,通常都是塑造乃至强化“永远别说不”的迷思 。
《武林外传》里的无双还记得吧?武功不赖,长相不错,尤其做事勤快,“放着!我来”是她的口头禅 。但到了八十集的结尾,唯一未来没着落的人,也是她 。乱答应事情,往往最后手忙脚乱,心烦意乱,工作走样 。在老板眼里,以前多少干好的活,都无视了,只有搞砸的这一回,他记在心里 。
7讨嫌
不重视集体意见
英特尔公司提倡的文化里,有一条就是“disagree but commit”,意思是讨论时要知无不言,决定了要坚决执行,不能因为自己不同意而打折扣 。阿里巴巴的价值观里也有类似一条,大致说“决策前积极发表建设性意见,决策后必须从言行上完全予以支持” 。
在公司里想求表现,出人头地,都不是坏事,但千万不可过分 。大局已定,还要千方百计传递自己声音,彰显智慧的人,就是讨嫌了 。嗓门越大,越讨人嫌 。明代散曲家冯惟敏写过“悔当时出尖,没来由讨嫌,急回首无瑕玷 。”说的就是这类人 。至今这个词还保留在重庆方言里 。
8卖老
不尊重年轻人
汤显祖写“到是甲头老贼,推呆卖老不来 。”其中的讥讽意味,清晰可见 。公司里最不受人欢迎的,一定是那个倚老卖老的人,“当年我们可苦多了……”这样的话,人们避之不及 。
老板听你卖老,想到你如今贡献少少;同年听你卖老,庆幸自己职位爬得比你高;后辈听你卖老,骂你占位不走光添烦恼 。
何况所谓当年的苦,一半是经济欠发达、缺少工具造成的,比如我刚工作时传真机是个稀罕物,要发传真给国外客户得总经理批准,如今沟通工具多到来不及用的年轻人听了故事会问:什么是传真机?还有不少苦,其实是自己工作方法不当造成的,剩下的才与努力有关 。说真的,又不是元朝的青花,有什么好卖的?
9抱屈
忽略别人的勤劳
屈原其实姓芈,屈是他的氏,该字与冤屈暗合,难怪他命运多舛 。到了五代,《梁史》里有“抱屈衔冤”的句子,让人读着都心里不好受 。公司里也总是有人一副悲情面孔,大喊“这不公平!”
遇上的事各样都有,升职没赶上啦,老板偏心其他部门啦 。多数人都同意要公平,但对公平有不同定义 。是结果的公平?还是过程的公平?人人都容易看到自己的努力,而忽略别人的勤劳,最后莫衷一是 。
何况对所有人都公平的结果,本就不存在 。所以关于公平的讨论往往无结果,也无意义 。屈原投了汨罗江,冤情感动天下,于是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那是伟人才有的待遇 。普通人的抱怨,事后烟消云散,全无痕迹 。倒不如振作起来,用成绩说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