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岳阳城下翻译及赏析 泊岳阳楼下杜甫赏析

一直觉得杜甫是活在世间的圣人 , 李白是翱翔九天的仙人 , 圣人可学 , 仙人却仅供仰望 。
所以后世诗人多学杜甫 , 却很少有人敢模仿李白 , 就连杜甫自己也是李白的迷弟 。
但是杜甫晚年却有一首诗压倒李白 , 千年来广受好评 。
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 。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
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 , 也就是杜甫去世的前两年 。
当时的他乘着一叶扁舟 , 离开了寄居多年的四川 , 一路漂泊 , 在岁末年终时停泊在岳阳城下 , 写下了一首《泊岳阳城下》 , “岸风翻夕浪 , 舟雪洒寒灯” 。
后来他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 凭楼远眺 , 感慨万千 , 便有了这首千古名作 。
晚年的杜甫 , 体衰多病 , 贫困交加 , 亲友零落 , 艰难到了极点 。
虽然当时安史之乱已平息 , 但边境依然纷争不断 , 各地也动荡不安 , 一向忧国忧民的杜甫 , 面对这样的局面 , 怎能不心焦呢?
这首诗将他的个人身世之悲和国家的命运牢牢地联系在一起 , 抒发了一种极深刻 , 极沉痛的情感 , 千年来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
当然除了家国之思 , 这首诗最为后人所称道的还属第二联 ,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 气象雄浑 , 意境开阔 , 千百来也就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能与之一较高下 。
说完杜甫 , 再来看看李白 。
李白在公元759年 , 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三年 , 和友人登上了岳阳楼 , 同样写下一首五言律诗 。
在登上岳阳楼之前 , 李白因为“李璘幕府”事件被问罪 , 下了大狱 。
原本唐肃宗是想要杀了李白以儆效尤 , 幸亏有宋若思、崔涣等人的求情 , 才被免了死罪 , 改为流放夜郎 。
在他行至白帝城时 , 传来了大赦天下的消息 , 他当即乘舟顺流而下 , 先是到了江陵(湖北荆州) , 之后应好友韦良宰之邀在江夏(武汉)逗留了一阵子 。
后来又与另一好友夏十二登上了岳阳楼 , 写下了这首《与夏十二登高岳阳楼》 。
楼观岳阳尽 , 川迥洞庭开 。
雁引愁心去 , 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 , 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 , 吹人舞袖回 。
诗歌首联便是大手笔 , 将岳阳楼地势之高 , 洞庭湖水势之浩渺写到了极致 , 意境阔大 , 也正体现了李白旷达的胸襟 。
颔联两句对仗工整自然 , 进一步抒发了诗人逸兴遄飞的浪漫情怀
接着颈联两句 , 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 , 云间下榻 , 天上接杯 , 使得本就广阔了画面又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
最后尾联描写的诗人和友人宴饮的情态 , 翩翩起舞 , 衣袂飘飘 , 恍若仙人 , 诗人的喜悦之情一览无余 。
整首诗符合李白一贯的风格 , 潇洒大气 , 清新飘逸 , 读后令人宠辱偕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