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诗赏析及原文含义 牧童诗古诗原文及翻译( 二 )


二、黄庭坚和江西派历史上有许多的诗人,他们在童年时候写下的诗作,一直都流传至今,其中最出名的当数骆宾王的那一首《咏鹅》 。
 
同样是七岁时作的诗,《咏鹅》是一首咏物诗 。作者观察细致,色彩描写与动作描写都十分准确、传神,已经十分令人惊叹了 。
黄庭坚这一首《牧童诗》虽然在画面上不及《咏鹅》,但是却是一首“哲理”诗 。而黄庭坚正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这一个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借诗说理,借诗议论 。
苏轼在名义上是黄庭坚的老师,但是事实上,苏轼后期的诗也走的是说理一派,最典型的就是《题西林壁》 。而这种诗风的开创者,公认是黄庭坚 。
七岁就能讲出“哲理”的孩子,真是不可小窥 。都说黄庭坚的诗,最初是学的杜甫 。其实从他父亲黄庶开始,黄家人就爱学杜诗 。
黄庶写诗最初是学韩愈,而韩愈本来就是学的杜甫 。黄庶在朝为官多年,是一个禀性忠诚,正直善良的人 。他不屑与人同流合污,因此不适应官场,终身都只能当一名低阶的小官 。
可是他并不因此而感到难过,反过来还告诉自己的儿子黄庭坚,要好好做人 。因为他推崇杜甫,所以他写诗不讲究格律工整,从不会“以辞害文” 。
 
杜甫的风格传到韩愈手上时,韩愈继承了杜诗中那种“现实主义”精神与“实用的精神”,他反对浮华无用的内容 。这种思想经过黄庶再传到黄庭坚,慢慢就形成了“江西派”好说理的风格 。
当然,因为太爱说理、发表议论,会让诗歌失去艺术的美感,在宋代也引发过一些批评,但是赞同的声音始终大过批评 。所以,黄庭坚这个“诗中达摩”的位置就坐稳了 。
后来不光影响了南宋一百多年,甚至还影响了金、元两朝部分诗人的诗风 。其实,提到“江西诗派”,基本上就是等于宋诗的代名词 。
这种“借诗说理,借诗议论”的诗风,一直流行到了明朝才中断了一下,到清朝的时候又重新兴起,直到清末都还有它的继承人 。
结语宋人不喜欢“不讲道理,只讲唯美”的唐风,比如唐朝孟浩然那种,“美则美矣,但是没有灵魂” 。明朝人不喜欢宋人“只有灵魂,毫无美感”,于是在学唐风的同时自己捣鼓出了小清新 。
 
后来不幸的是,明朝被清朝灭亡了 。清人在思考明亡的答案时,认为明代文人“欠说理”,于是他们又回归到了“江西派诗风” 。
【牧童诗赏析及原文含义 牧童诗古诗原文及翻译】其实,宋诗可爱的地方与讨厌的地方,都是由于它太爱讲理 。太过理性,有逻辑的东西,往往感情薄弱 。缺乏抒情的亲和力,是比较难以打动人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