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诗赏析及原文含义 牧童诗古诗原文及翻译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大的宗派——“江西诗派”的宗主,人称“诗中达摩” 。
他是浙江金华人,祖上六代为官,且都是文章高手 。祖父、伯祖、叔祖、父亲、伯父、叔父全部都是进士出身,当中有诗人也有书法家 。
黄庭坚多才多艺,身兼百家之长 。学杜甫,但是能独辟蹊径,开创门户,使宋诗与唐诗能分庭抗礼 。就连后世的杨万里、陆游等人,都是他“江西派”门下之人 。
搞文学、当诗人,还是需要一些天分的 。历史上许多诗词大家,在他们幼年时代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 。在这一点上,黄庭坚也不例外 。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位“诗中达摩”,七岁时写的这首千古名篇——《牧童诗》 。
一、《牧童诗》赏析《牧童诗》——北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诗的第二句,在有些版本中为“吹笛风斜隔陇闻”,本文采用使用较多的版本 。)
诗歌译意:
骑着牛儿从村前路过,优哉游哉地吹响手中竹笛 。一阵清风隔着田陌把笛音吹了过来,这是多么惬意啊 。长安城里争名夺利的人们,你们耗尽了心机,也过不上这样自在的生活 。
黄庭坚和苏轼相识较早,他自认是苏轼门下,也和苏轼一样喜欢禅学 。在禅宗故事里,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与牛有关的,而黄庭坚写诗也特别爱用牛的意象 。
这一首诗虽然只是他在孩童时代写下的作品,但是由于有了“牛”这样的意象,也就显得不那么平凡了 。因为“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的是勤劳、善良的老百姓 。
 
所以这首诗可以理解为,乡野的人们,笑看城里的人争名逐利,汲汲营营,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哪里有当野人来得自由呢?
于是,这首诗在无形之中折射出了思想,这种思想与他后来一直信奉的佛道思想暗合了 。也就是:一个人只要知足,就能常乐 。
黄庭坚二十二岁时进士及第,二十七岁当上了国子监教授 。任满刚要升官的时候,结果因为仰慕苏轼,他就给对方寄了两首“古风”长诗 。
说巧不巧,正好赶上了“乌台诗案” 。随后苏轼入狱,黄庭坚也被认为是苏轼一伙的,也受到了牵连,被赶到吉州的太和县去当了一个小县官 。
后来,宋哲宗登基,高太后重帘,黄庭坚就被司马光推荐去修订《资治通鉴》 。后来又制作了《神宗实录》 。
本来,黄庭坚的工作做得很好的,可是没想到宋哲宗后来亲政了,重用了“新党”,就开始打击“元祐党”,他和苏轼一起又倒了霉 。
 
“新党”从他负责编修的《神宗实录》里摘出了“三千多条”错误,最后核实了三十二条,把他贬谪出了京 。再后来宋哲宗死了,宋徽宗上位后,他官复原职了 。
可是,结果没过多久,他又因为在作《江陵府承天禅院塔记》的时候,不肯将贪官的名字写上去,就被人诬告了,然后又遭到了贬谪 。
黄庭坚一直被视为苏轼的同党,一辈子没当过大官,干的全部是文书编修之类的工作 。他的一生,仿佛被他自己七岁时的这一首诗预言了 。
他就像是一个牧童,骑着牛,吹着笛子,远远地旁观朝庭上勾心斗角的人 。名利就像是一阵风,一会儿吹顺风,支持“新党”的皇帝上了台,“新党”就嘚瑟;一会儿吹逆风,支持“旧党”的皇帝上了台,“新党”哭都来不及 。
所谓的达官贵人,被名利缚住,一辈子把脑壳都系在自家腰上去替皇帝打工,还不如在民间当一个自由自在的小牧童 。其实,很多道理小孩子都懂,大人反而不懂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