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诗入画的情境,恬淡平和的心态
——《饮酒》赏析
饮酒①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饮酒其七陶渊明情感 饮酒其七陶渊明翻译】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
山气日夕③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④ 。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 。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 。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彭泽令等一类小官 。因官场黑暗,抱负不得施展,再加上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耻为“五斗米”(微薄的官俸)折腰,四十一岁时便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 。在隐居中,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对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有切身的体会,写下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的田园诗,他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他的诗质朴自然,韵味隽永,文章醇厚而简练,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 。《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
【译文】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
【赏析】
这首诗写于陶渊明归隐的初期 。诗一开头介绍自己的居住环境,虽处人间但门前幽雅清静,没有尘世车马的喧闹干扰 。接着用问答的形式作了解释,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自己心离尘世已远,所以住宅也自然清静了 。这种解释初看未免有些难以理解,但仔细体会便会发现这正是诗人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的一种表现 。
接下去四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通过写景来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当时自由闲适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是传颂千古的名句 。诗人用“采”和“见”两个动词极其简练、精巧地表达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用动静相交的远景为前面的近景作了和谐的衬托,起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当然如此恬静、美好的田园、山水并非当时久经战乱的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只能说是诗人自我心境的一个形象的反映 。对刚脱离黑暗污秽的官场,回到安静乡间的陶渊明来说,周围的山水,田园自然是美好的,净化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 。
陶渊明的时代五言诗已盛行,绮丽雕饰的诗风弥漫,但陶渊明卓然不群,他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诗 。这首诗明白如话,何等朴素自然 。他善于选取生活中富有特征的景物并和自己深挚的感情糅合起来,无论是傲霜的菊花,还是倦飞的归鸟,我们都能从中看到诗人高雅的品格和形象 。正因为他能寓情于景,所以他的田园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加上他那高超的语言艺术,使他成为中国田园诗的鼻祖,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思维拓展】
1、诗中表现诗人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________
2、你是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
- 短歌行第一句赏析 短歌行其一曹操原文翻译
- 屁王兄弟失败 屁王兄弟
- 2022七月半烧包能代别人烧吗「2021年7月半什么时候烧包」
- 归园田居其二诗歌赏析 归园田居其二原文及翻译
- 女生变心了,会有哪些明显表现?
- 行路难其一原文翻译赏析 行路难其一翻译原文
- 七夕你相信真有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吗?
- 在中国的“情人节”七夕,你觉得送女朋友或者妻子什么礼物会比较有惊喜?
- 冬至的来历是什么?
- 你会在七夕给你喜欢的人表白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