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2岁的宝宝怎么教育呢?( 三 )


这时的宝宝已经从需要爸爸妈妈拉着手跳到独立走路了,宝宝尤其喜欢上下坡,爬楼梯、专爱走不平的地方,也会打人,说不,并且会说“不”,这时的宝宝也让妈妈们操碎了心 。
宝宝对自己身边的空间也十分的感兴趣,最早会爬,抓,并且移动他们喜欢的玩具,有时也会紧紧握住很小的东西,比如小木钉这些东西,宝宝2岁左右就特别喜欢模范大人了,妈妈靠着墙做的动作孩子会很乐意的模仿,逗的你哈哈大笑 。
知道这个孩子时间段孩子的表现特征后,是不是养宝宝就变得轻巧很多了 。
两岁的宝宝正处在心理学家所说的倔强期,之所以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可怕,是因为在这个时候开始表现出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特征 。非常难缠喜欢作对,万事都有叛逆的倾向,因此也有幼教专家把此阶段称为人生的第一青春期 。通俗讲就是在一岁半到三岁之间 。首先家长需要明白,孩子在两岁时特别需要父亲母亲的情感支持 。因此父母不要强制要求孩子不准干什么和必须干什么,而是要给他们一些选择的机会 。其次可以和孩子平等的进行条件交换,给予孩子尊重,也教会他们如何尊重别人,可谓一举两得,最后家长也要学会让步,如果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意愿不一致,但孩子这种行为也不会导致危害或者其他的不良状况,最好让孩子自己做主 。父母没有必要强加干涉,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才能顺利的度过反抗期,比如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状态,但是孩子如果长期处于这种不良状态就属于不正常现象 。因此当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确发生问题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员的帮助,千万不能听之任之,或者偏听偏信 。
一、小儿认知能力的培养1、观察能力的培养(1)培养上下、里外、前后方位意识 。如游戏时说:"球在箱子里 。","小车在箱子外面 。"等等 。(2)辨别多少 。如分糖果给家人,看看分的是否一样多,放桌上比比看谁多谁少 。也可以用专门的图画,训练孩子认识多少 。(3)比较高矮 。让小儿看爸爸比妈妈高,孩子比妈妈矮 。用玩具比比看,哪种动物高,哪种动物矮,或直接带小儿到动物园实地比较一下,也可看动物的画片,如小乌龟和小兔子,小猴子和长颈鹿,谁高谁矮?若小猴子爬到高高的大树上,是不是比长颈鹿更高了?(4)指导小儿观察事物的特征,有助于随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 。带小儿观察动物、自然景物,如"小猫在吃什么?","它怎么叫?","小鸟在哪里?",自然:"红色的花在哪里?""闻闻看什么东西香香的?" 。2、记忆力的培养 。(1)词汇记忆 。成人在讲述孩子较熟悉的故事,或教小儿念他熟悉的儿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时,有意识地停顿下来让孩子补充,由简到难,开始让孩子续上单字,以后可逐渐让孩子续上一个词、一句话这既可促进记忆力的提高,还可发展小儿的语言能力 。(2)实物记忆 。让小儿回忆起不在眼前的实物,可给孩子一件玩具,让他注视您将玩具放到盒中,盖上盖子,让他说出盒中玩具的名称 。3、1岁半以后应在孩子的游戏中增加一些较为复杂的内容,促进小儿思维发展 。(1)比较大小 。用套蛋、套塔、或大小不同的纸盒等玩具,教小儿依尺寸的大小,将小尺寸的套入大尺寸的玩具中,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比较、概括、并做简单的分析 。(2)按颜色特征将物体归类 。在游戏中,成人可让孩子他在各种颜色的物体中,将指认颜色的物体找出来 。在游戏中,还可以让孩子按颜色分别放置物体 。例如,将红色的木制小球放到红色盒子中,而将蓝色的小球放到蓝色盒子中去等等 。(3)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小儿用小锤子将小木板钉进潮湿的沙土中,用木棍将手拿不到的环拉到跟前等 。4、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模仿游戏 。游戏能促进孩子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成人可指导幼儿模仿日常生活情节的游戏,开始可由成人设想游戏的内容指导幼儿游戏 。(2)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绘画,不仅可以发展孩子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手部小肌肉活动的能力,也有利于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 。进而可以逐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感受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的能力 。绘画还可培养幼儿独立活动和专心作事的好习惯,促进智力的发展 。(3)培养听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扩展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各种不同事物的想象力,促进幼儿情感和智力的发育 。小儿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其音乐能力发展的起点,可通过培养孩子区分音的高低、音的长短、力度、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来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力 。熟悉的歌曲、有趣和有节奏的乐曲能发展幼儿的音乐想象力 。二、动作能力的培养1、扶栏上、下楼梯 。训练小儿学习上、下楼梯 。训练上下楼梯时,开始选择的楼梯不要太多层,以便于孩子能够较顺利地上完楼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跑步练习 。家长可通过游戏来训练小儿跑步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如灵活的向前跑,转弯跑 。3、通过游戏、手工、鼓励小儿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手动作的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三、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1、白天睡眠的次数逐渐减为1~2次,可根据作息制度,将小儿白天的睡眠安排在午饭后,睡眠时间为1.5~2小时 。孩子改用新的作息制度需要有一个过程,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逐渐使小儿的作息时间向新的制度过渡 。2、可安排孩子每日早、中、晚三餐主食,在早中餐及中晚餐之间各排一次点心 。培养孩子进餐的正确姿势,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不要边玩边吃,不要在饭桌上引逗孩子大笑,以防呛咳窒息,饭后不要让孩子做剧烈活动,可让孩子轻微安静地活动半小时,避免呕吐 。3、教小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学会任何一种新的本领都是一件复杂的事 。成人要帮助孩子减轻掌握这些新技能的困难 。成人要有耐心,使孩子能顺利地掌握构成技能的一个个动作 。4、培养幼儿爱护玩具的习惯 。四、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1、与人交往 。此时期的小儿已有了语言,可以较多的和人交往,要教育小儿初步懂得与人交往中一些简单的是非概念 。2、幼儿在1岁半后,言语发展会突飞猛进,他们不仅重复成人说的言语,而且想要自己说出周围东西的名称 。语言来源于生活,家长应常带小儿到户外、公园去玩,鼓励他与人交往,并引导小儿仔细观察遇到的事物,告诉小儿他遇到事物的名称和特点 。回家后,要他回忆在外面接触的人,看到的东西,并尽量帮他用较完整的话叙述出来 。这样,不但丰富了他的语言词汇,而且巩固了记忆,增长了知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