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粟疏的全文赏析 论贵粟疏原文及翻译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sì)之、织而衣(yì)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 。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juān)瘠(zì)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
1、食之:给他们吃; 2、衣:动词 ,给…衣服穿; 3、资财:积蓄财物;资:积蓄; 4、尧:帝喾之子,号放勋,上古”五帝”之一,初封于陶,后改封于唐,号为陶唐氏; 5、禹: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其父名鲧(gǔn),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一说禹为颛顼六世孙),治理洪水,又划定九州; 6、汤:即成汤,商朝开国君主; 7、捐瘠:饥饿而死;瘠:通“胔” ,尚存残肉的骨殖;8、以:因为;备:指备灾的物资 。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禹、汤,加以无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zhuó),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
1、不避:不让,不亚于; 2、游食:不务农而食; 3、地著:定居于一地;著:附著,固定; 4、池:护城河 。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fù)敛(liǎn),广畜积,以实仓廪(lǐn)、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
1、甘旨:甜美的食物; 2、再食:吃两顿饭; 3、务:使…致力于; 4、薄:减轻,减损; 5、实:充实,充满; 6、廪:米仓,泛指粮仓 。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 。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 。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 。
1、牧:统治; 2、以:因为;上:君上; 3、在于把握:指在手中; 4、周海内:指走遍全国; 5、劝:鼓励;此是助长之意; 6、轻资:易于携带的轻便财物 。
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 。数石(dàn)之重,中人弗胜(shēng),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
1、粟:谷子,去皮后为小米; 2、布帛:泛指布匹,此指布匹所用的原料 。古代麻织品称布,丝织品称帛; 3、石:古代重量单位,百二十斤为石; 4、胜:力能担任 。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dàn)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qiáo),治官府,给(jǐ)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
1、耘:除草; 2、给:供应; 3、、四时:四季; 4、、吊死问疾:吊念死者,慰问病者; 5、长:使长大 。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zhao)令而暮改 。当其有者,半贾(jià)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鬻(yù)子孙,以偿债者矣 。
1、被:遭受; 2、 急政:急迫的征收;政,通“征”; 3、不时:指不按农时征收,随时摊派; 4、朝令而暮改:即朝令夕改,指政令无常,使人不知所从; 5、贾:通“价”; 6、倍称之息:加倍的利息; 7、鬻:卖 。
而商贾(gǔ)大者积贮(zhù)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jī)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qiān)陌(mò)之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