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跟清明节怎么来的?

中元节俗称鬼节 。既农历七月十五这天要祭祀大地神 。这与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古称上元节)祭祀天官,农历十月十五(古称下元节)祭祀水神一脉相承,已经融入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渗透到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 。
【中元节跟清明节怎么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二千多年来,中国各族人民都要在清明节气的前十天和后十天之内祭祀祖先,悼念英烈 。中元节和清明节一样,民间都是祭祖追远,崇尚神灵 。
天津虽然建城只要六百多年 。但是,四时八节,祭祀祖先从没有怠慢 。像正月初一的祭祖,清明节的祭扫,七月十五的烧纸,十月初一为先辈送寒衣,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腊月二十八的上坟礼 。
现在已经把重点转为清明节了 。而且鼓励市民不烧纸,不放鞭炮了 。
中元节,又叫七月半、盂兰盆节等 。它的由来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 。七月十五祭祖流行于汉字文化区域,在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祭祖向祖先报告收成,是一种追怀先人,敬祖尽孝的文化习俗 。
“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的道教 。道教有三元之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 。
“盂兰盆节”源于佛教 。相传释加牟尼的弟子目连父母双亡,十分思念母亲 。得道后,他开天眼发现母亲堕落饿鬼道中,饥苦太甚 。目连于是求教于佛,佛授其《佛说盂兰盆经》 。目连按佛意,与众僧七月十五这天用盂兰盆盛百味五果,供奉地狱众生,解救了自已的母亲 。从此,每年七月十五就成了佛教的盂兰盆节 。
清明节的由来,是跟春秋时的重耳、介子推君臣二人故事有关,清明节时我已述过了,今天是中元节,就再不细说了 。谢谢邀请!
(图片来自网络)

中元节跟清明节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中元节跟清明节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中元节跟清明节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清明节其实主要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想逼介子推出来,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规定天下所有人家当天不准开火做饭,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
中元节也称鬼节,源于佛教盂兰盆会 。相传,释迦牟尼弟子目连尊者父母双亡,修道之前十分思念母亲,得道后开天眼在地狱寻找自己的母亲,发现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 。目连无法解救母厄,求教于佛,以救其母 。佛陀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佛说盂兰盆经》 。按照指示,木莲尊者与众僧人于七月十五用玉兰盆盛百味五果、饭食素斋供奉地狱里的众生,解救了自己的母亲,因此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孟兰盆会”,即我们所说的鬼节 。
清明主要是祭扫,即为祖坟添土整修 。中元节主要是供奉水果、斋食,放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