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的全诗赏析 春日即事李弥逊翻译及赏析( 二 )


分析:“试问”前省略的主语是“吾”,“却道”前省略的主语是“卷帘人”
对话中上句或下句的省略
示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贾岛《寻隐者不遇》)
分析: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
意象组合中联结词语的省略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分析:诗人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联结词语,这九种意象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 。
[即时体验]
1.指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 。
(1)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李弥逊《春日即事》)
答: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 。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
(2)省略谓语 。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
(3)省略主语 。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 。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
2.下面这首诗的诗句皆省略了主语,请就此简要分析 。
寄李儋元锡①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
[注] ①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 。
答:
参考答案:一、二、三、四、五、六、八句的主语都是诗人韦应物(可以“余”指代),第七句的主语是李儋(可以“汝”指代),皆被省略 。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
三、诗歌语序的颠倒性
与语意省略相比,语序的颠倒(或词语错位)更易使人对诗句产生错误理解 。在古诗歌阅读中,要重视语序的颠倒(或词语错位)现象,积累常见类型,以助于读懂诗句,避免机械理解,产生误读 。古诗歌常见语序的颠倒(或词语错位)类型如下:
类 型
举 例
谓语前置
江边扫叶夕阳僧 。(正常语序:夕阳僧江边扫叶)
宾语前置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正常语序: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主宾互换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正常语序:黄花报霜信)
定语前置
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 。(正常语序:收岷岭紫芋,种陆池白莲)
定语后置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正常语序:一月夜飞度镜湖)
定语与中心语互换
江山故国近,风物饶阳美 。(正常语序:故国江山近,饶阳风物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