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一诗在律诗的各项标准中做到了极致我们先来看《登高》这首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
从我们之前提到的狭义律诗的角度来说,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首诗的四联全是极为工整的对偶句式 。
一首诗,八句皆对,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别说如此工整 。

文章插图
可能很多人会感觉最后一联好像有点不对,“苦恨”和“新停”好像对不上,其实这是受到了现代汉语的影响 。
“苦恨”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名词,但是在这首诗歌里,“苦”是表示程度的,和“新”是同一类型 。
“恨”到什么程度?“苦恨”;什么时候“停”的?“新停” 。
除此之外,这首律诗首句押韵了,这是狭义律诗的要求 。
而这首诗压得就是“平声韵”,这一韵脚虽然有规定,但平声韵很不好押,尤其是在情感比较浓烈的律诗当中 。
一般情况下,平声较为“舒缓”,所抒发的情感也不是很浓烈,以“静”为主 。
比如说李白《静夜思》里面,“光”、“霜”、“乡”三个字都是音韵悠长,自然会勾起无限情思,但也只能是在“静夜”之中 。

文章插图
而杜甫这首《登高》明显“沉郁顿挫”,情感是非常浓烈的 。
我们来看这几个意象:
“风急天高”、“鸟翔猿啸”、“无边落木”、“滚滚长江”、“万里秋色”、“登高临远”……
这些景象如何用舒缓的“平声韵”来接住,是非常考验作者创作功底的 。
如此壮阔、萧瑟的情景,杜甫在此诗的首联所用的竟然是一个白描手法,这是更让人钦佩的地方 。
什么是“白描”啊?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不加渲染、力求笔墨简洁的技法,用这样的方式来写壮阔秋景,该是什么样的笔力呢?
“风急”、“天高”、“渚清”、“沙白”,一字传神;猿声哀啸,飞鸟低回,动静转换之间极为流畅,由远及近,毫无斧凿痕迹 。
而颔联中最让人称道的是“落木”二字 。
“落木”其实就是“落叶”,但杜甫没有用“叶”而是用了“木”字,其出处就在于屈原《湘夫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只有“落木”才承担得起“无边”二字 。这是杜甫在“炼字”上的讲究 。

文章插图
诗歌颈联和尾联是对其情感的一种抒发,意致高远,情韵悠长,“万里悲秋”一语笔力千钧;“独登台”一事写尽“愁苦” 。
最妙的却是,情感这种虚无缥缈的事物如果没有了现实依托,那么终将如浮萍散去,无所归依,所以才有了“两鬓霜白”和“新停浊酒”的感慨,将已经无限高邈的情致一瞬间拉入现实中来 。
可以说,《登高》一诗在律诗各项标准之中都已经做到了极致的程度 。
所以,胡应麟才如此形容这首诗:
如海底珊瑚,瘦劲难明,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 。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 。

文章插图
这才是“古今七律第一”所独具的风采 。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今天是元宵节,华人为什么要过元宵节?
- 60年代鬼火遍地是,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呢?
- 为什么我在超市卖的鳕鱼都是处理好的?怎么做好吃?
- 为什么都说钻石和玉不保值,只是块石头,买了就卖不出去了,而只有黄金才值钱?
- 为什么「百草枯」毒性如此之强,喝一口就救不过来?
- 小罐茶的茶叶为什么只装4g?
- 为什么有时候照镜子看自己挺好看的,但有时照镜子看自己丑的要命呢?
- 为什么国足七号球衣不给韦世豪?
- 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买国外进口奶粉?
- 为什么今年统一卷子了,地狱难度的江苏分数线比许多省份还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