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一诗被评为“古今七律第一”,这个评语是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所下的:
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
是说,杜甫的这首诗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明代都能算作第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那么,做出这样高的评价,其所依据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文章插图
何为律诗?句法、章法、字法以及意境有严苛要求“律诗”很多人都感觉自己很熟悉,最常见的就是七律、五律,所以很多人把一首有八句诗的作品就认为是律诗 。
这是一个误区 。
“律诗”属于新体诗的一种,是南朝沈约等人发现了汉语具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秘密之后才开始逐渐有人创作的,但这时候的新体诗歌绝不成熟,也以四句居多 。
到了唐初,初唐四杰在新体诗上有一定的贡献,除此之外还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这些人才逐渐大量创作新体诗歌,尤其是杜审言的律诗已经较为成熟了 。
直到杜甫时期,律诗才真正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无论是从技法还是从形式上,都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限制 。

文章插图
但是这种限制过于严苛的时候,创作起来就不容易了,所以就出现了广义上的“律诗”和狭义上的“律诗” 。前者其实只是满足大部分要求即可,而后者是严格符合律诗标准的,杜甫的《登高》就做到了这一点 。
除了字数、句数等常见的规则之外,狭义律诗对于格律的要求十分严苛 。
比如押韵的时候需要压“平声韵”,并且一韵到底,不能中途换韵,即使是如今看来声音相同的两个韵部直接的转换也是严格禁止的 。
这里需要补充一个音韵学上的常识,就是现在我们认为是一个读音的字,韵母相同就能押韵,但是在古代是分不同的韵部管辖,比如“东”和“冬”虽然读音一致,但就分属两个不同韵部,其所在韵部中的字是不能通押的 。
这种关系很复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找专业的书籍来系统学习 。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关于律诗的首句到底入不入韵,也有区别 。
“五律”中首句不能入韵,而“七律”中的首句是必须入韵,这是侠义上律诗的严苛限制 。
而对于律诗当中每一个字其实都有“平仄”的要求,“平上去入”四声中,除“平声”外其他三种都属于“仄声” 。
这就要求在选用每一个字的时候都必须符合平仄的规律 。如果一个本来应该用“平”的字却用了“仄”声字,这叫做“失粘” 。
“失粘”在广义律诗当中是被允许的,毕竟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可以在后边的诗句里进行调整,这种方法叫做“坳救” 。
但是,狭义律诗里是绝对不允许有“失粘”现象的出现,必须要完全符合律诗对于“平仄”的章法 。
从诗句关系的角度来说,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是“首、颔、颈、尾” 。每一联前半句为“出句”,后半句为“对句”,讲求对仗工整 。
狭义律诗里,每一联都需要对仗,而广义律诗当中只要颔联和颈联对偶即可,如果遇到佳句,颔联也可以适当不对偶 。

文章插图
当然,诗歌最为重要的不仅仅有形式,还有内容 。
律诗的内容必须要有实际价值,符合“诗言志”的传统,意境当高远 。
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律诗的限制,我们再来看杜甫《登高》一诗为何被称为“古今律诗第一” 。
- 今天是元宵节,华人为什么要过元宵节?
- 60年代鬼火遍地是,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呢?
- 为什么我在超市卖的鳕鱼都是处理好的?怎么做好吃?
- 为什么都说钻石和玉不保值,只是块石头,买了就卖不出去了,而只有黄金才值钱?
- 为什么「百草枯」毒性如此之强,喝一口就救不过来?
- 小罐茶的茶叶为什么只装4g?
- 为什么有时候照镜子看自己挺好看的,但有时照镜子看自己丑的要命呢?
- 为什么国足七号球衣不给韦世豪?
- 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买国外进口奶粉?
- 为什么今年统一卷子了,地狱难度的江苏分数线比许多省份还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