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孝衣孝布该怎样处理才好?可直接带回家吗?

农村参加家葬礼,主家给的孝衣孝布如何处理?
俗话说隔理不同风,但是为死者送殡时近亲晚辈要披麻戴孝,这一点几乎全国各地一样,起码汉族的风俗基本一致 。所谓披麻戴孝,就是用白布做成长衫和帽子 。近亲的晚辈,一般是长衫和帽子都有,岁数小的晚辈,和关系略远点的晚辈,一般只有一个白布帽子,因为只是一块白布一挽绾在头上,两边耷拉着,所以也称拉达角儿 。

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孝衣孝布该怎样处理才好?可直接带回家吗?

文章插图
那么,这些孝衣孝布,参加完葬礼后如何处置呢?有的地方是脱孝后统一收回焚烧,而我们胶东地区则不是,孝衣孝布分给谁,那就是谁的,参加完葬礼后,自然就由谁带回家 。一般是在殡葬后在坟地即将孝帽拆开,脱下孝服,直接带走就行了 。近亲的晚辈,各人收拾好个人的孝衣,在以后重大祭祀时还要再穿 。有的先放在主人家,有的直接带回家 。过去是一直到烧完三年脱教,现在一般到烧五七即脱孝 。其实现在也有好多人只在送殡时穿一次,以后烧七就不再穿了 。脱孝后,这孝衣孝布就由个人处置了 。
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孝衣孝布该怎样处理才好?可直接带回家吗?

文章插图
在过去,人们非常看重这块孝布,所有经常有亲属因为主家没有分给孝衣孝布而存意见闹别扭 。这个晏子小时候确实亲见过,有的甚至因为这点小事儿断了亲,不再交往 。那时候人们贫穷,买点布必须有布票,自然很看重这孝衫孝布,一个孝衫,完全可以给孩子做件衣服 。那时候的孝衫都是棉布,穿起来也舒服,容易着色 。经常有染匠串街走巷地摇着货郎鼓儿收布染色,喜欢什么色就染成什么色 。晏子记得那货郎鼓的鼓点是这样的:“布隆咚,布隆咚,齐不隆咚布隆咚”,我们一帮小孩子就跟着喊,“谁染布?谁染布?梁匠当当来染布!”而巧手的老娘们,有时候也会买来染料自行染布,晏子就见过母亲在大锅里煮染料染布 。那时候,哪管挣个孝帽子戴着,也就明主人家看重,这个孝帽子这点布,拿回家主要用来做衣服的口袋 。
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孝衣孝布该怎样处理才好?可直接带回家吗?

文章插图
所以说,在我们这儿,孝衫孝帽子的白布,都是由戴孝者自己拿回家使用的 。不过现在农村没有染布的了,也很少有自己做衣服的了,所以这些孝衫孝帽子的布没人看重了,争相戴孝的现象也没有了,不过太亲近的晚辈不戴不好罢了 。现在的孝布都是化纤的,其实派不上用场,人们一般是回家就扔掉了 。我记得我的车后备箱里曾经放着好几块大白布,后来老婆都给我扔掉了 。现在随着移风易俗,我们这里送殡一般是戴个小白花,近亲的戴个黑色的袖箍就是了 。
一地一俗,孝布是与丧事有关的物品,确实不好处理,可带回家利用,也可直接烧掉、丢弃 。

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孝衣孝布该怎样处理才好?可直接带回家吗?

文章插图


农村吃酒席,在刺楸这边叫作「吃酒」或者「吃香碗」,而丧事酒席则叫作「吃死人酒」 。吃死人酒虽然听起来带有一点晦气,但去吃酒的人却只把它当成普通的酒席 。当然,丧事酒席上忌讳多,孝家(即事主)有忌讳,多为丧事葬礼的一些繁文缛节,而宾客也同样有忌讳,一般是让自己「见棺发财,大吉大利」 。

在农村参加完丧事酒席后,孝衣孝布该怎样处理才好?可直接带回家吗?

文章插图

和亡故之人沾亲带故,平辈的要在手臂上戴青纱或别朵白花在胸前,而未出五服的小辈们则要穿戴孝衣孝布,近些年则简化为一张戴头上的孝布 。
那吃完了酒席,孝布该如何处理呢?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刺楸就结合我们这边的习俗来简单谈谈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