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话 , 稳定了民心 , 那些富民纷纷重新回到城里 。同时 , 苏轼还对士兵长官说:“洪水可能马上会冲毁城墙 , 虽然你们是禁军 , 但请求你们能够助全城百姓逃过此劫 。”
虽然禁军不受知府调遣 , 毕竟事关百姓生死 , 自然是义不容辞接受苏轼的安排 。
于是苏轼带着士兵和百姓 , 拿着畚箕(běn jī)铁锹 , 修筑长堤 , 头起戏马台 , 尾连着城墙 。
还好 , 天公作美 , 通过士兵和百姓的努力 , 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
/
荒岛创办学堂
绍圣四年(1097年) , 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南边的荒凉之地海南岛儋(dān)州 。当时的海南岛根本就不是人住的地方 。
海南那个时候 , 夏天极其潮湿气闷 , 到了冬天雾气很重 , 秋天更是秋雨连绵 。这个鬼地方 , 一般人根本就不会被贬到这里来 。
而且在宋朝 , 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可想而知 , 苏轼是多么衰 。
苏轼倒好 , 竟然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 “我本儋耳氏 , 寄生西蜀州” 。这话苏轼可不是随便说的 , 来了之后在这里办学堂 , 收弟子 , 搞得不少学子千里迢迢跑来儋州学习 , 毕竟苏轼的文学声望在当时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
儋州这片蛮荒之地 , 在宋代一百多年里 , 从没有人进士及第 。功夫不负有心人 , 苏轼离开之后 , 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 。为此苏轼还题了诗:“沧海何曾断地脉 , 珠崖从此破天荒 。”
所以有人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 , 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 。
苏轼是一个真正的实干家!在实干中 , 他会觉得自己还不错 , 是个有价值的人 , 是个对世界有那么点用处的人 。在面对人生挫折时 , 才会那么超然洒脱 。
宋朝的神宗曾经拿李白对比夸过苏轼 , 说:“李白有轼之才, 无轼之学 。”
说的是:李白的才华堪比苏轼 , 但说到学习能力 , 却差之甚远 。
苏轼非常肯学 , 而且特别善于通过实践去学习 , 实践出真知 。
我为什么这么说 , 肯定是有理由的 , 这些道理 , 他曾在一篇小古文《书戴嵩画牛》里边说过 , 向专业的人学习才是王道 。这篇小古文也被收录到了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 。
这篇古文的原文是这样:
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  , 好书画 , 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 , 尤所爱 , 锦囊玉轴 , 常以自随 。
一日曝书画 , 有一牧童见之 , 拊掌大笑 , 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 , 力在角 , 尾搐入两股间 , 今乃掉尾而斗 , 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 , 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
第一段话的意思是说 , 蜀中有一位杜处士 , 喜好书画 , 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 。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 , 他特别喜爱 , 于是用锦缎作画套 , 又用玉装饰卷轴 , 并经常随身携带 。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 《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处士者 , 德盛者也 。”
- 《嗝嗝老师》电影中有句话是:“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你认可吗?
- 蜀道难文言文翻译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
- 蜀中有杜处士全文翻译 蜀中有杜处士原文及翻译
- 荒神罪蜀山传装备攻略 荒神罪单人攻略
- 石敢当,泰山石敢当,以前农村老房子刻有这些字是啥意思? 房子风水中有屋顶刻字有什么讲究
- 为什么油画艺术作品中有不少裸体画作?
- 《平凡的世界》中有哪些经典语录,哪一句震撼了你?
- 四书五经中有什么重要的句子?
- 生活中有些人很注重细节,这类人会不会很累?
- 蜀道难全文内容及释义 蜀道难原文朗诵文和译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