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到了清朝,外族政权统治难度大,自身不自信,对民间监管严酷,文化上推崇程朱理学,绝欲节情,八股成风,又把礼教敷演到极致,雍正禁伎乐,乾隆删剧本,戏剧自然无所作为 。
同样地,当它站起来,又是乱离日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孕育煌煌京剧 。国家不幸戏剧幸,国家一步步进入深重灾难,京剧却日益壮大,一直延续到民国 。
演员是谁前面的回顾很长,目的是交代了简略的历史背景之后,来做几点总结 。
第一,演员的地位一直很低 。贵族财产、私家取乐工具、低贱阶层这些身份标志,始终如影随形 。这种低贱的地位,确保了一点:演员不能进行自我价值表达 。
第二,早期,唐朝前期及以前,权力阶级是价值表达的主体,他们当然会确保主流价值得到贯彻 。到了“道统沦微”的时期,知识分子是价值表达主体,他们接受的都是正统儒家教育,同样会确保主流价值得到贯彻 。
比较特殊的是元朝杂剧繁荣时期,知识分子地位非常低下,但当时的杂剧主题,思想上却反而更加刚正、主流,比如《窦娥冤》表达的是对无赖政治的控诉,对道统回归的呼唤,《赵氏孤儿》则大力张扬忠孝节义,处处英雄气驰骋纵横 。原因在于,当时的政府本身就是作为正义的对立面而存在 。

文章插图
《赵氏孤儿》剧照
第三,无论是元杂剧还是明朝的昆腔,戏剧的辉煌都属于剧作家,而不是演员 。剧作家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戏剧的核心,经常也是戏班子的核心 。演员不会被铭记,不会被流传 。
只有到了清朝后期,戏班子逐渐以最强的演员为核心,著名演员被称为“老板”,才慢慢形成了演员受到追捧,剧作家隐居幕后的局面,某种程度上,也延伸到了今天 。
然而即便是在清朝、民国,演员受到社会追捧,真正变身为明星,但他们依然地位低下,从政治最高层到社会各阶层,依旧公认演员处于“社会鄙视链”底端,演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心理上都是极度自卑的 。

文章插图
民国伶人,《鬓边不是海棠红》剧照
逻辑上说,一个人无论多么受到追捧,只要用意识形态工具把其社会地位牢牢钉死在最底层,那么他就很难进行自我价值表达,演戏可以捧场,讲道理没人在乎 。
这三点总结,还是回应开头的论述:演员必须尸位素餐,这是传统社会数千年的铁律 。
说出这个真相,显得很残酷,这不意味着同意它,只是在面对它 。
那么这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咂摸《料到他要塌》一文中所说的,现代社会的演员,本质上也是封建工匠,就会更好理解 。
价值方向是既定的 。到了清末、民国,演员会参与剧本写作,比如梅兰芳先生的一些新戏、时装戏,加入了他自己的很多创造,但他也是在主流价值范围内的创造 。今日的自编自演,同样如此 。

文章插图
梅兰芳《天女散花》
因此演员的根本使命,不是自身价值表达,而是表达好让他去表达的东西 。所谓“戏比天大”,沉浸、体验,说的其实都是这个意思 。演得惟妙惟肖、入神入骨,这就是他的工匠精神 。京剧演员中被称为活曹操、活关公、活悟空,那是最高褒奖,舍此无他 。
这种不要多想、认真钻研演技的精神,是历史设定的,所以也是从古而来的 。
- 关于母爱的散文诗 描写母爱的散文有哪些
- 冷门又惊艳的诗词 有关描写杏花的诗句大全
- 如果解散了国足,那么现役球员能去做什么?
- 写一句关于梅花的短句 描写梅花的优美句子短句
- 赞美老师的著名诗句 赞美老师的散文诗
- 慈禧太后去世以后,树倒猢狲散,大太监李莲英去哪了?
- 关于花的优美句段摘抄 描写花朵的优美句子
- 赞美桃花诗句大全 桃花的唯美句子古风
- 怎样去欣赏一篇好的散文?
- 对烟花一瞬间的感悟 形容烟花的唯美句子的成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