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祖国的现代诗 现代爱国诗词大全( 三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 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 , 南望王师又一年 。
这首绝句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饱含深情、字字血泪的诗 。陆游是一位创作丰富也佳甚多的大诗人 , 更以许多表达胸花大志 , 甘愿为国效命的爱国诗篇著称于世 。
本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 , 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 , 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 。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他的心平静下来 。南宋时期 , 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 , 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 , 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 , 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 , 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 , 实现统一 。
诗题的意思是:秋天的夜里 , 天快要亮的时候 , 走出篱笆门 , 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 , 心中产生一股伤感 , 于是写下了诗篇 。从诗题我们就能读出作者心底的寒意 。诗的内容写到 ,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 , 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金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 , 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
在诗中 , 作者首先描绘了大好河山 , “河”本义单指黄河 , “岳”指五岳 , “河岳”在这里指的是北方的江山 。“入”字写大河的纵横绵长 , “上”字刻画高山的耸入云霄 , 诗的前两句从横、纵两个方向形象地描绘出壮丽奇伟的大好河山 。仅从这样的诗句中 , 我们已经能感受到诗人的满怀深情 。后两句 , 诗人直抒胸臆 , 想象沦陷地区的人民满怀热泪、翘首以盼的情形 , 他们盼望救民的王师 , 但是一年又一年 , 怎么不见来呢?“泪尽”一词 , 千回百转 , 是多么的沉重!诗人殷切的爱国之情跃然可见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 中间多少行人泪?
【我爱祖国的现代诗 现代爱国诗词大全】西北望长安 , 可怜无数山 。
青山遮不住 , 毕竟东流去 。
江晚正愁余 , 山深闻鹧鸪 。
这是一首词 。“菩萨蛮”为词牌名 , “书江西造口壁”本词的标题 。与同时代的陆游更喜欢写诗不同 , 辛弃疾在文学创作上主要致力于词 。辛弃疾 , 字幼安 , 号稼轩 , 是文武兼备的豪士 。他的词作大多放纵横 , 被认为是“豪放派”词人中的杰出代表 。
词的大意是: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中 , 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方向的长安 , 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 , 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鸣叫 。
这首词用高明的艺术手法 , 写极深沉的爱国情思 , 堪称词中瑰宝 。与辛弃疾最著名的“豪放纵横”的风格稍有不同 , 本词可谓“刚柔相济” , 既有青山水流的壮景 , 也有“行人泪”这样婉约的意象 。词人一生志愿北伐中原 , 实现祖国的统一 , 却郁郁不得志 , 雄才大略不能实现 。举头眺望 , 视线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 , 奔腾向前 。这既是眼前实景 , 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 , 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 。可是深山传来的鹧鸪声 , 又激起了词人的满怀惆怅 。全词一波三折 , 极尽回环宛曲之美 , 写出了这位爱国词人割舍不断的热爱祖国、立志报国之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