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任密州的知州,在穷乡僻壤里潇洒度过了三年时光 。创作出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宋词名作 。
三年期满后,苏轼离任,写了《和孔密州五绝》,回赠继任知州孔宗翰 。在表达了对继任者情谊的同时,抒发了人生如寄的感叹 。下面要谈到的,就是其中的第三首《东栏梨花》 。
一、《东栏梨花》赏析
《东栏梨花》——北宋·苏轼诗作意译:淡白色的梨花开放的时候,柳树枝条已经变成了深绿 。在柳絮随风飞舞的时节,梨花也匆匆开满了密州城 。东栏下一株孤独的梨花,绽放出雪白,只有它将这人世间看得“清明” 。
梨花淡白柳青深,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的第一句是从颜色来写梨花与柳树,暗示季节的更换 。初春时节的柳叶是嫩绿色的,只有到了暮春才会变成黛绿 。而梨花开在春末夏初的季节 。
诗的第二句从动态上来写柳絮和梨花树,重复提到第一句中的两种事物,达到往复抒情的目的 。柳絮成熟后,遇到微风就会漫天飞舞 。代表着属于它的季节已经过去了,梨花也及时占满了密州城 。
第三句点破第一句中的“伤春”之意,直接说惆怅 。诗人站在东栏下见到的一株雪白的梨花,它和别的“淡白梨花”不同 。别的梨花都忙着与柳絮争春,它却独自静静地呆在一个角落里,仿佛是在为春天的离开而伤感 。
末句回答了第三句中梨花“感伤”的原因 。那是因为它看厌了寒来暑往,季节的更替 。发出了岁月漫长,生命短暂的叹息 。
诗中的柳叶、梨花既代表着不同的季节的更迭,也代表着两任密州知州的替换 。这首诗是为了唱和新任知州孔宗翰而作,因此柳絮飞舞,梨花满城代表是苏轼和孔宗翰二人“唱和”之情 。
至于“东栏”下的梨花,一般认为指诗人自己 。不过我却认为,也可以理解成是孔宗翰 。孔宗翰是孔子四十六代孙,官至刑部侍郎 。从有限的史料上看来,他是一位政声颇不错的清官 。
诗中柳叶、柳絮代表的暮春,也就是即将离任的苏轼,而雪白的梨花,代表的则是将来到来的夏天,即孔宗翰本人 。宋朝官员三年一任,前后任职务上的交接,实属平常 。
一般的后任都是“淡白梨花” 。当代表前任的柳絮,尚在漫天飞舞时,代表后任的“淡白梨花”,表面上看着和前任很客气,其实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布置自己的势力 。
只有孔宗翰这位继任者不一样,他就是那一件雪白色梨花 。他停在东栏下,并不着急为自己的上任而忙碌 。却对人事更迭的频繁,以及个人生命的短暂发出了叹息 。
诗中的“清明”有两解 。一种说法是指“清明节”,另一种说法是指把人事看得清楚明白 。个人认为两种解释都说得过去 。
假如从“赞颂”孔宗翰的角度来理解这首诗,用第二种解释,就等于诗人在说:像孔宗翰你这样将世事看得透彻的人,十分难得 。
二、诗歌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苏轼离开密州之前 。六年前,苏轼因为上书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被人弹劾 。因此他主动要求外放为官 。
先到杭州三年,再转到密州 。离京的时候,他才三十四岁,已经尝到了父亲与妻子亡故,政治失意的双重打击 。
他开始接触道佛两家的学说,想要做一个清心寡欲的闲人 。然后到了密州乡下打猎、赋诗,过了一段“左牵黄、右擎苍”的潇洒日子 。
远离权力中枢的苏轼,过了几年好日子 。当时的他,创作欲望高涨,许多名作都是在这一时间写出来的 。然而,他当时尚未经历“乌台诗案”的打击 。在游猎之余,还一心惦记着为国家上阵杀敌 。
- 昨夜雨疏风骤原文 《如梦令》古诗
- 最有名的元宵节古诗 形容元宵诗句
- 过香积寺的诗眼并赏析 过香积寺王维古诗
- 别董大注释及译文 《别董大》古诗其一
- 山居秋暝古诗赏析题及答案 山居秋暝翻译及赏析
- 有关写月饼的古诗 有关月饼的古诗有哪些
- 归园田居古诗其二的译文 归园田居其二原文翻译
- 描写雨的诗句古诗大全 写雨的诗句古诗整首
- 解读刘禹锡浪淘沙 浪淘沙古诗的意思
- 破阵子古诗原文赏析 破阵子晏殊翻译赏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