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69年) , 王安石变法已经进行了三年 , 反对变法的声音声此起彼伏 。该年三月 , 宋神宗在资政殿和大臣们议事 , 宋神宗劝说大家:“变法虽然让士大夫们很不高兴 , 但对百姓却是有利的 。”这时 , 北宋名臣、三朝元文彦博说了一句话 , 让人印象深刻 , 文彦博说: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 , 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句话记载于《续资治通鉴长编》 , 文彦博的意思是说 , 我大宋是和士大夫一起共治天下 , 并不是和平民百姓一起治理天下 。
文彦博作为一代名相 , 他说这话 , 并不是失了水准 , 而是因为在宋朝本就如此 。
北宋另一位大臣张方平也说过类似的话 , 张方平对宋神宗说:
天下不能由陛下独治 , 应由陛下和臣等共治 。张方平说这句话的时候 , 任副宰相(参知政事) , 他是苏轼的好友 , 更是宋朝文人的代表 , 当时“士大夫共治天下”乃是天下公认的准则 。
岁月流转 , 到了南宋末年 , 蒙古人兵临临安城下 , 南宋的两位宰相陈宜中和留梦炎却弃城逃跑 , 跟随其逃窜的大大小小宋朝官员 , 多达上百位 。这时 , 那些高喊“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人 , 瞬间没有了责任担当 , 他们的表现 , 几乎有些不要脸了 。
当时 , 年已66岁的太皇太后谢道清 , 看着空空如也的临安城哭道:
我朝三百多年 , 对士大夫以礼相待 。现在我与新君遭蒙多难 , 你们这些大小臣子 , 不见一人出来救国……是啊 , 宋朝养士三百年 , 最后差点沦为笑柄!关键时刻 , 一个人站了出来 , 此人姓文 , 名云孙 , 他还有个响亮的名字——文天祥!
一、一位摇旗呐喊的忠臣文天祥 , 原名文云孙 , 生于公元1236年 , 江西庐陵人 。庐陵人才辈出 , 北宋的欧阳修、南宋的胡铨皆是名臣 , 因欧阳修(“文忠”)和胡铨(“忠简”)的谥号都含一个“忠”字 , 这让文天祥羡慕不已 , 从小立志要做一个忠臣 。
公元1256年 , 文天祥进京赶考 , 一举考中状元 , 当时他年仅20岁 , 意气风发 , 宋理宗对他十分欣赏 , 感叹说:
“此天之祥 , 乃宋之瑞也 。”从此 , 文天祥才放弃文云孙这个名字 , 改名为“天祥” 。
两年后 , 蒙古大汗蒙哥兵分三路南下侵宋 , 宋理宗惊慌失措 , 宦官董宋臣趁机建议迁都 , 当时朝堂之上竟然无人敢反对 。文天祥时任宁海军节度判官 , 他上书请求宋理宗杀董宋臣来凝聚人心 。但是 , 文天祥的奏折被宋理宗驳回了 , 不仅如此 , 文天祥从此遭到了投降派的记恨 。不久后 , 文天祥又抨击权臣贾似道消极避战 , 被贾似道贬官报复 。
公元1273年 , 襄阳失守 , 蒙古人沿江直下 , 长江中下游危机 。当时蒙古人已经持续侵略南宋约50年 , 南宋国力衰微 , 人才凋零 , 已经没有底气和蒙古人一战 , 很多大臣开始首鼠两端 。公元1275年 , 蒙古大军兵临临安城下 , 太皇太后谢道清和年仅4岁的宋恭帝赵显大骇 , 急忙向天下人发出勤王诏书 , 希望天下有志之士来拱卫京师 , 只是 , 响应者寥若晨星 。
- 班超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班超传文言文翻译
- 三国志关羽正史评价 三国志关羽传原文翻译
- 我的同桌作文二年级 我的同桌作文
- 浣溪沙古诗词 浣溪沙端午苏轼原文及赏析
- 说苑一句一句译文 说苑全文翻译句子
- 芣苢诗经全文解析 芣苢诗经原文拼音版
- 杜甫绝句全集原文 唐杜甫绝句有哪些
- 故人西辞黄鹤楼全文解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原文
- 平月夜全文解析 刘方平月夜古诗词
- 战胜自己作文-战胜自己作文300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