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注释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翻译( 二 )


“鹏北海”,典出著名的《庄子·逍遥游》 。巨鲲化为大鹏,而李白也有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凤朝阳”,典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这首诗,是民间诗人歌颂周王的诗 。
丹凤朝阳,凤鸣高冈,是一种吉兆,代表着周王身边贤人汇聚 。用到这里的意思就是说,辛弃疾的这位学生,一定会成为朝中重臣,国家的栋梁 。
写到这里,辛弃疾突然就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下一句就说“又携书剑路茫茫”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考试通过了,并不代表你的人生就取得了成功 。
我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讲得非常好 。有一个人说,通过了高考,就等于你登上了一列正在行驶中的列车 。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注释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翻译】不管你是考上清华、北大,或者其他名牌大学,或者只是普通的本科,那只是等于你买了不同档次的车票而已 。
无论你是坐在头等车厢,还是普通的车厢,也无论你是买的卧铺,还是硬座 。一旦列车到站了,大家都下车了,你的人生才刚刚起步 。
“书”和“剑”,代表的是文治、武功,古代文人常说“书剑飘零”,就是指代书生带着学习到的知识和本领,在尘世中去闯荡去打拼 。写到这里,本来就应该讲一讲仕路的艰辛了 。
辛弃疾当时已经因为仕途不顺,在家里闲居了四年 。但是他并不想打击学生的自信,所以最后还是又说了一句:到了明年的这个时候,你肯定已经“平步青云”了 。
然后,辛弃疾又把目光从学生的身上移开了 。因为辛弃疾看到尘世间还有更多的举子们,年复一年地,还在为了鲤跃龙门而奔忙 。
结语自从有了科举考试,中国的寒门学子,就有了一条改变命运的正途 。千百年来,无数的书生为了成就梦想,头悬梁、锥刺股,最后依然不能考取功名 。
不过,宋朝是古代中国是最重视文人的一个朝代,考取功名后很容易就可以当官 。因此辛弃疾在词的前半部分,绝口不提考试也有失败的可能 。
他只是告诉学生:鲤跃龙门、蟾宫折桂,是中国人的传统梦想 。而这些对于你来说,是很容易实现的,因为你有鲲鹏一样的志向与才华 。
辛弃疾南归后,一直由于“归正人”的身份而遭到南宋朝廷一些人的排挤和打压 。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辛弃疾并没有因个人的不幸,而上升到全盘否定一个时代 。
因为辛弃疾依然觉得,当时的南宋对读书人来说,仍是一个好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贤君在位,国家重视人才 。因此只要你有才华,最后就一定会“丹凤朝阳”,成为贤王身边的重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