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1008一1048),字子美,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宋代著名诗人 。有《苏学士集》十六卷传世 。
苏舜钦七绝《淮中晚泊犊头》一诗历来脍炙人口,备受好评: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见幽花一树明 。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
此诗前二句写雨前景色,后二句写雨中景象 。阴云垂野,草色青翠,一树幽花,鲜明耀目 。布置巧妙,善状光景 。最后一句写春潮涌涨,将整个画面搞活了,满纸淋漓,气韵生动 。南宋刘克庄称赞此诗“极似韦苏州(指韦应物《滁州西涧》)”(《后村诗话前集》)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也说此诗“妙处不减唐人”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则说,“满川”句视“春潮带雨晚来急”,“气势过之” 。
【古诗淮中晚泊犊头解析 淮中晚泊犊头全诗拼音】诗是有声画 。当然绘画艺术所要表现的某些特征如色觉和光觉也会体现在诗中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比较和谐的四种颜色,而王安石佚句“浓绿万枝红一点”则以强烈对比的两种颜色,同样成功地描画了灿烂的春天而为世人所爱赏 。但在有些诗中,写色觉并不像杜王诗那么明显,因而往往被读者所忽略 。如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幽草,深树都是浓绿,而黄鹂则藏于深树,是难以用视觉见其形,而只有凭听觉闻其声,才知道它的存在的 。这里,诗人正是引导我们以听觉补视觉之所不及 。苏舜钦诗的头两句,也值得我们细细体会品赏 。在古汉语中,“明”主要是指光而非色,由于这树幽花是和阴沉的高天,青碧的平野映衬的,则此花可能是白的,也可能是具有较强光感的颜色如粉红的 。韦应物本写所见,同时也写所闻以补其不足 。苏诗亦写所见,不但注意到了色,而且也感受到了光,非细赏则不知也 。
陈衍老诗人认为苏诗后二句气势超过韦诗后二句,他似乎忽略了两位诗人在诗中表现的不同心态 。韦应物此时信步徐行,怜幽草,听黄鹂,处在一种安静闲适的心境 。因而即使春潮春雨突然来袭,也会和那自横的野渡孤舟一样处之泰然 。而苏舜钦却处在行役途中,沿路风景固然堪赏,而风雨潮生,孤舟晚泊,想到明日征程,情绪自是难以平静 。韦写闲游,苏写旅况,重点既异,给人的印象也自不同 。因而,很难说这是由于诗篇本身气势的强弱 。
可以这样认为,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是可以互补的 。依据具体事物的具体条件所作出的分析,有时可以印证补充或修正从深厚
- 一去二三里故事欣赏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作者是谁
- 10首绝美古诗词 世界顶级经典短诗有哪些
- 题李凝幽居全文解析 题李凝幽居贾岛古诗
- 美到窒息的古典诗句 唯美古诗词经典名句
- 中秋节经典古诗分享 中秋节经典诗词有哪些
- 清明古诗的全部翻译 杜牧清明赏析简短
- 积极向上爱国的古诗 关于国家的古诗有哪些
- 西施咏全文赏析 西施咏王维古诗词
- 西塞山怀古全文翻译 西塞山怀古注音版古诗
- 无题全文解析 无题唐李商隐的古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