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王正月大雨霖以震书始也译文 春王正月原文及翻译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春者何?岁之始也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曷(hé)为先言王而后言正(zhēng)月?王正月也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
1、文王:专指姬昌 , 周太王之孙 , 季历之子 , 周朝奠基者 , 其父死后 , 继承西伯侯之位 , 故称西伯昌 。西伯昌四十二年 , 姬昌称王 , 史称周文王 。
[译文]“元年”是什么意思?指君王即位的第一年 。“春”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年开始的季节 。“王”指的谁?指周文王 。为什么先说“王” , 再说“正月”?因为这是周王所颁历法的正月 。为什么要说周王的正月?是因为四方都奉行周历 , 显示天下一统 。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 。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huán) 。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 , 隐长(zhǎng)而卑;其为尊卑也微 , 国人莫知 。
1、公:指鲁隐公 , 名息姑 , 鲁惠公弗皇之子 。惠公元妃为孟子 , 孟子卒 , 续娶声子为妾 , 生隐公 。后又娶宋武公之女为夫人 , 生桓公允(亦作轨) , 立为太子 。惠公卒 , 桓公年幼 , 隐公摄政 , 所以《春秋》在隐公元年就没有书“公即位”三字; 2、桓:指鲁桓公 , 名允 , 隐公之弟 , 鲁国第15位国君 , 谥桓 。前712年 , 杀隐公即位 , 后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为夫人 , 前694年 , 发现齐襄公与文姜通奸 , 被齐国公子彭生杀死于齐国 。
[译文]为什么不说隐公登位?这是成全隐公的心愿 。为什么要成全隐公的心愿?隐公打算把国家治理好 , 再把政权还给桓公 。为什么要把政权还给桓公?因为桓公年幼却地位尊贵 , 隐公年长却卑下 。兄弟俩身份尊卑的区别很微小 , 国人并不了解 。
隐长又贤 , 诸大夫扳(pān)隐而立之 。隐于是焉而辞立 , 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 。且如桓立 , 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xiàng)幼君也 。故凡隐之立 , 为桓立也 。
1、扳:通“攀” , 指拥戴 。
[译文]隐公年长而贤明 , 诸大夫拥戴他为国君 。这时如果隐公辞让 , 那么桓公日后能否登位还不得而知 。即使桓公能够登位 , 又恐怕大夫们不能辅佐幼君 。所以 , 隐公登位 , 是为了日后桓公能登临君位 。
隐长又贤 , 何以不宜立?立適(dí) , 以长(zhǎng)不以贤;立子 , 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母贵也 。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 , 母以子贵 。
1、適:通“嫡” , 正妻所生之子; 2、子:指庶子 , 姬妾所生之子 。
[译文]隐公年长又贤明 , 为什么不宜立为国君?因为立夫人所生的嫡子为国君 , 只凭年长 , 不凭贤明;立姬妾所生的儿子为国君 , 只凭地位尊贵 , 不凭年长 。桓公为什么尊贵?因为他的母亲尊贵 。母亲尊贵 , 儿子也就尊贵吗?儿子因母亲而尊贵 , 母亲又因儿子而尊贵 。
《春王正月》全文: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春者何?岁之始也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曷(hé)为先言王而后言正(zhēng)月?王正月也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 。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huán) 。
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 , 隐长(zhǎng)而卑;其为尊卑也微 , 国人莫知 。隐长又贤 , 诸大夫扳(pān)隐而立之 。隐于是焉而辞立 , 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 。且如桓立 , 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xiàng)幼君也 。故凡隐之立 , 为桓立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