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相思赏析 王维的古诗有哪些

人生一世 , 草生一秋 。来如风雨 , 去似微尘 。
日子 , 在风风雨雨中逝去;生活 , 在忙忙碌碌中度过 。
看着眼前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 你的内心是否还淡然如初?
或许 , 谁也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
但我的内心 , 总是不自觉地浮现出王维和他的作品:
有人说 , 李白是天才 , 杜甫是地才 , 他是人才 。
然而 , 《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 , 却首推他 , 反倒把李白放到末位 。
按理说 , 李白狂放不羁 , 杜甫心系苍生 。他俩都志向高远 。
然而只有他 , 在这二者中间 , 用禅意将自己的人生填满 , 也启发了后世 。
他那许多看似不着痕迹的句子 , 却是一句句佛家的偈语 。
初读之只觉得美 , 细品之却充满着哲理 , 一股淡然清雅的气息扑面而来 。
最能代表他的禅意与哲理的 , 便是这首晚年所作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 , 晚家南山陲 。
兴来每独往 , 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 , 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 , 谈笑无还期 。
那是公元755年 , 安史之乱爆发 , 长安陷落 。
王维被迫出任伪职 , 却在战乱平息后入狱 , 差点丧命 。
因在被俘时曾作《凝 碧 池》 , 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 , 
又因其弟削籍为其求情 , 王维才得到宽宥 。
经此一难 , 王维彻底看淡了官场 , 投向了佛的怀抱 , 寄情于山水 。
760年 , 他升任尚书右丞 , 也是他此生担任过的最高官职 。
但此时王维抬起头却发现 , 前路似乎只有自己一个人了 。
曾举荐过自己的领导张九龄已经故去 , 好友孟浩然和王昌龄也已离去 。
他厌恶的李林甫和杨国忠也已不在 , 连那个讨厌的李白都不知去向 。
岁月 , 偷换了人的容颜 , 也偷走了身边的朋友和敌人 。
也让王维 , 彻底活成了自己 。
中岁颇好道 , 晚家南山陲 。
王维 , 其实是那个最早醒悟的人 。
35岁 , 已在济州司仓参军任上熬了5年之久的王维 , 终于等到提拔 。
然而还不到一年 , 就又被贬到凉州担任河西节度幕判官 , 这一去又是三年 。
38岁 , 他终于再次回到长安任职 。
内心却已开始看淡 , 不再执着于官场 。
所谓“好道” , 不过是历经磨难之人最后的心灵避风港 。
现实的冲击让王维明白自己的力量终究有限 , 
与其求而不得 , 不如淡然处之 。
兴来每独往 , 胜事空自知 。
王维回到长安后 , 在朝堂之外另觅净土——蓝田辋川别业 。
并就此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
山林之间 , 有山有湖 , 有溪有谷 , 其间还有若干馆舍 。
王维有事上朝 , 无事便远离朝堂纷争 。
他在辋川与山水同作伴 , 与日月共清欢 。
他看过雨中山果落 , 听过灯下草虫鸣 。
王维经常独来独往 , 遇到景色的妙趣 , 也无人分享:
人闲桂花落 , 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