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 三 )


一句话,端午文化是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中心、核心、好、行(中的意思)的"成"(古成字是“戊”中加“午")功方法 。也就是“520,即五百二”,是“吾爱你”的聪明的意思 。可是人们并不知其文化操作: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端午的文化要求做了,就成功 。否则就是一个失败的人 。
当然领导之间、朋友之间在非公开场合个别地互相提不同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非常好的聪明办法 。
【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二百五的傻错误,个别的例子咱们不说,咱们说一个大范围的例子: 十年文革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给干部公开大提不同意见(二),目的是想改变干部的严重的错误(百),想让其成为先进领导班子成员和人(五龙),由于不用市场交换、票决制,最后的结果是: 当权派担任原职务,造反派回去服劳务,支左部队归队伍 ,文化革命原来就是个“二百五” 。
例子二:这种二百五的乱放炮,不解决问题的傻错误,在现在的互联网上继续犯、吐槽……能否聪明一些,用交换、票决的端午、五百二的先进、科学、聪明办法!
应用数学、文化、龙数字内容的解释系统,详见拙著《大众龙学》《解密红楼梦真味道》(含《道德经》译文)中的“说明” 。(原创文/刘树成).
看到这个问题,阿哲还是愣了一下:二百五就是傻呀 。细想一下,二百五本来是一个数字,怎么和人傻连在一起?确实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
二百五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做名词用,在全国都很通用 。不像东北的“山炮”, 宁夏“傻怂”, 陕西“瓜皮”, 新疆“桑浪”,四川的“勺”虽然都是傻的意思,但是各地叫法不一样,只有二百五,才是全国流行,四海通用 。

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

文章插图
二百五属于口语,书面中很少用这个词,翻阅资料,在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使用了这个词,出现在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虽然在书面中,也是以口语出现的 。
那么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啥用它指傻子,而不是用三百或者一千呢?阿哲翻阅资料,原来是这么回事 。
一种说法是出自《左传》的“二五耦” 。春秋时,晋献公侍妾骊姬勾结梁王和东关王二人,想谋害太子申及献公的其他儿子,以便替自己的儿子奚齐夺取君位 。时人称之为“二五耦” 。“耦”的原意是二人并肩而耕,这里指朋比为奸的意思 。后来,梁王、东关王恃宠弄权拥兵作乱,结果梁王自刎,东关王被杀,骊姬也投水而亡,“二王”均不得善终 。后来“二百五”便演化成贬词了 。
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

文章插图
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一句民谚的讹传 。大约距今2000年前有这样一句民谚:“只知二五,不知一十 。”在先秦文学中屡有出现 。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就是用某人只知自己有二把五指,却不承认共有十指,来形容越王勾践的幼稚 。只是时间太久了,传来传去,传到现在,就逐渐把“二把五”讹传成了“二百五”,借以讥笑那种过于片面看问题或者是不太聪明的人 。
第三种说法源于牌九,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也叫板凳)”(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 。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 。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