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

“二百五”这个词不是个好词,老百姓常常把做事鲁莽,说话大大咧咧的人称为“二百五” 。它最早的出处大致有五种说法 。
战国时期,身配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刺杀,凶手逃之夭夭,齐王非常愤怒,发誓要给苏秦报仇,可一时又拿不住凶手 。
当时苏秦奄奄一息,他用低微的语气对齐王说:“大王在闹市中把我车裂,就说我是燕国的间谍罪该至此 。”然后出告示:“苏秦是个大内奸,谋刺者乃为齐国除了一大害,当赏黄金千两!”
告示一出,马上有四条汉子到宫中声称苏秦是他杀的,齐王问有何凭据 。每个人都编了一套理由,急于领赏 。齐王说:“果然勇士也,千两黄金你们如何分呢?”众人答:“我们算过了,四人平分,一人二百五 。”齐王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斩了!”

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

文章插图



旧时银子五百两为一封,二百五为半封,谐音“半疯”,故而对于不通事理、装疯卖傻、行事鲁莽的人称为“二百五” 。
宋元时期,老百姓称某人装疯卖傻为“半吊子” 。原来古时的铜钱中间有孔,为了便于携带和交易常用绳子串起来,一千个铜钱为一串,俗称“一吊”,也叫“一成” 。凡满五百个为“半吊”,也称“半成” 。后遂用“半吊子”或“半成”来形容那些智力发育不全、一知半解,不懂却又装懂的人 。


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

文章插图




后来,又因五百的一半是二百五,二百五还不如“半吊子”,连“半成”都够不上,人们便干脆把傻乎乎的人戏称为“二百五” 。
据说唐朝长安的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 。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 。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两员,但长安百姓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 。
又因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杆子” 。今天,“二百五”与“二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


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

文章插图



旧时赌具“牌九”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是牌九中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 。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 。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二百五” 。
文/秉烛读春秋
二百五用来形容为了傻瓜、笨蛋和智商低的人,总之是贬义,表示对一个人的瞧不起和贬低 。
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

文章插图



从历史上看,其最早出处应该来自战国时期的苏秦 。苏秦在当时可谓是风光无限,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 。其游说各国,受到燕文公的赏识,出使赵国 。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了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配六国相印,这让秦国十五年不敢兵出函谷关 。联盟解散后,齐攻打燕,苏秦出使齐国说服齐国归还燕国城池,后从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任命为客卿 。
为什么说别人傻,叫“二百五”?

文章插图



其是楚国派来离间齐国的,所以齐国士大夫都非常憎恨他,于是多次派人暗杀苏秦,最终得手 。受伤后,苏秦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于是给齐王出最后一计,让齐王以自己在齐国帮助楚国从事反间谍活动为名,将自己车裂于世,再加以1000两重赏凶手,凶手必然出现 。果不其然,在车裂苏秦之后,来了四人说是他们将苏秦杀死的,齐王说这一千两你们打算如何分呢?四个人说:我们每个人250两 。齐王大怒,遂将此四个替死鬼杀掉 。其实,真正的凶手早已跑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