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庐山草堂记原文及翻译 庐山草堂记原文及翻译( 三 )


在三月二十七日,我刚搬到这新居草堂;四月九日,和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以及东林寺、西林寺的长老大德凑、朗、满、慧、坚等二十二人,准备了斋食摆设了茶果点心来为新居行落成典礼,于是写下了这篇《草堂记》 。
注释
匡庐:指江西的庐山 。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
甲:居第一 。名词作动词 。
介:处于两者之中 。
面峰腋寺:对山傍寺 。腋,两腋在人身旁,古引申为“傍” 。
明年:第二年 。
牖(yǒu):窗户 。
广袤(mào):土地的长和宽 。这里指面积大小 。丰杀:增减 。
一称(chèn)心力:全与自己的愿望和财力相称 。
洞:洞开 。
阴风:北风 。
敞南甍(méng):把南屋造得很高敞 。甍,屋脊 。
徂(cú)暑:盛暑 。
虞:防范 。祁寒:严寒 。
斫(zhuó):砍削 。
幂:覆盖 。
睨(nì):斜看 。
嗒(tà)然:物我两忘貌 。
轮广:纵横 。南北为轮,东西为广 。
环:环绕 。卉(huì):花草 。
戛(jiá):摩,摩挲 。
幢: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以羽毛为饰 。
萝茑(niǎo):女萝和茑,都是寄生草 。
骈(pián):并列 。织:交织 。承:托着 。翳(yì):遮盖 。
垤(dié)堄(nì):积土成堆 。
植茗:种植茶树 。
燀(chǎn):烧煮 。
可以:可以借此 。
泻阶隅:冲到台阶的角落里 。
筑(zhú):古代打击的弦乐器 。
霏微:细雨飘散的样子 。
杖屦(jù):扶杖步行 。
显晦:明亮和昏暗 。
含吐:出现和隐没 。
殚(dān):尽 。
覶(luó)缕:原委本末,此指细说 。
华一箦(zé]):置备一张华美的竹席 。
骄矜:骄傲自得 。
物至致知:谓各种景物纷至眼前,使人有所感受而增长智慧 。
永、远、宗、雷辈十八人:指东晋高僧慧永、慧远兄弟和著名隐士宗炳、雷次宗等人 。
矧(shěn):况且 。
白屋:指贫苦人家的屋子 。
篑(kuì]):土筐 。
蹇(jiǎn)剥:均为《易经》卦名 。此指遭受挫折 。
来佐江郡:指任江州司马 。
优容:宽容,宽待 。
冗员:闲散多余的官员 。
未遑宁处:没有闲暇安稳地居住 。
岁秩:规定的任职年限,犹任期 。
落:落成 。这里指庆贺落成 。
因为(wéi):于是创作 。▲
创作背景
此文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四月九日 。此前二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暗杀 。白居易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因而触怒权贵,以“越职言事”被贬江州司马 。元和十一年(816)秋,白居易游庐山,独爱香炉峰下、遗爱寺旁的一处胜景,便在那里修筑一草堂 。次年草堂落成,他写了这篇《庐山草堂记》 。
赏析
白居易在庐山游玩的时候,终于看上了一个好的去处 。在庐山香炉峰的北面,遗爱寺的南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甲于匡庐的地方 。白居易来电此地竟然像远游的人回到了故乡一样而不忍离去,最终决定在此盖一处草庐 。第二年盖成之后,他住在那,可以看山,可以听泉,真是美不胜收 。况且在草庐附近还有一个水池,在池塘周围有很多山竹野卉,而池子里面又有白莲、白鱼 。这是作者下了决心,等到以后,弟妹们都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就和妻子儿女们搬到这里来住,“终老于斯” 。
文章从修建庐山草堂的缘起入手,首先具体介绍草堂的建筑情况及堂中因陋就简、朴素高雅的陈设;然后转入对草堂四周迷人景色的铺写,以空间方位的转换为序,细致地描写了方池平台、山竹野卉、飞泉悬瀑、杂木异草等;又从景物说到自己恬静安适的心情,表达自己乐天安命、归隐庐山的愿望 。全文语言清丽,作者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酷爱山水的癖好,并注入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