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看“35岁现象”的?( 二 )


此外 , 中国很多人不注重在职场上积累能力 , 很多企业对员工培训也不像外企那么重视 , 因此 , 会存在很多员工虽然年龄很大 , 但能力并不比新毕业的学生强多少 。假设企业对同一个岗位只能提供5000的薪资 , 这个薪资对中年人来讲 , 很难养家 , 他对这个工资不满意 , 工作也没什么动力 , 但是对于刚毕业的新人来说 , 这个工资能让他一个人在城市里生存下来 , 他对薪资满意 , 工作也会有动力 。从企业角度 , 当然是招年轻人 , 而且年轻人有潜力 , 进入企业后有可能做出不错的贡献 , 但中年人就后劲有限 , 定型了 。
在中国劳动力供应充足 , 每年有新毕业的学生涌入用人市场的情况下 , 35岁现象会持续存在 , 这也没什么 , 这就是竞争 , 长江后浪推前浪 。大家职场上只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 让自己始终是对企业有用的人 , 才能保住职位 。
35岁意味着 , 投递求职简历可能会收到“年龄不合要求”的拒绝信;
35岁意味着 , 哪怕是在华为这样的大公司 , 也有被清理的风险;
35岁意味着 , 哪怕不用保温杯 , “中年危机”已经如影随形…
我觉得要想不让“35岁现象”出现 , 必须提前做好规划和预防 , 从30岁开始 , 好好利用5年时间 , 准备好以下3件至关重要的事 。
第一:完成个人专业化品牌的构建
30岁以后 , 再去频繁跳槽 , 肯定是不行的 , 最大的不利 , 就是你的专业知识成长 , 永远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低的层次上 , 而这又会影响你职位的晋升与薪水的增长 。我该干什么 , 适合做什么 , 此时应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 并利用剩余5年的时间去积累 。否则 , “35岁现象”一定会上演 。
其一 , 把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 , 更远一些 , 成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 。这个时候 , 在职学习、进修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 , 学会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其二 , 树立个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为什么有些人出去讲一次课就要好几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原因就是他们的影响力太大了 。你要想成为优秀的职场人 , 也必须树立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 , 用你的思想去影响别人 。
第二: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第三:找一家成长中的公司 , 伴随其成长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 , 找一家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 , 随着公司一起成长 , 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是可以亲眼目睹一家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 , 对公司的运营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是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 , 个人价值也会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 会更容易展现出来 。很多人找工作时都倾向于大公司 , 这可以理解 , 但是要想快速成长 , 寻找规模不太大的成长中的公司 , 其实是更好的选择 。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 , 对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 , 你的职位晋升也会更快 。三是忠诚度会为个人的发展带来更多回报 。企业用人 ,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诚 。没有哪一个企业喜欢朝秦暮楚的员工 。尤其是现在跳槽率、流失率这么高 , 忠诚就成为了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