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的主要内容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注释( 五 )


【原文】
李靖①,京兆三原人也 。大业②末,为马邑③郡丞④ 。会高祖为太原留守,靖观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诣江都 。至长安,道塞不能而止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太宗亦加救靖,高祖遂舍之 。武德中,以平萧铣⑤、辅公祏⑥功,历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⑦ 。太宗嗣位,召拜刑部尚书⑧ 。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中书令 。三年,转兵部尚书,为代州行军总管⑨,进击突厥⑩定襄城,破之 。突厥诸部落俱走碛北,北擒隋齐王暕之子杨道政,及炀帝萧后,送于长安 。突利可汗来降,颉利可汗仅以身遁 。太宗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 。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实古今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矣” 。以功进封代国公 。此后 。颉利可汗大惧,四年,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 。又以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往迎颉利 。颉利虽外请降,而心怀疑贰 。诏遣鸿胪卿唐俭、摄户部尚书将军安修仁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宽,乃选精骑赍二十日粮,引兵自白道袭之” 。公谨曰:”既许其降,诏使在彼,未宜讨击” 。靖曰:”此兵机也,时不可失” 。遂督军疾进 。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 。颉利见使者甚悦,不虞官兵至也 。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颉利始觉,列兵未及成阵,单马轻走,虏众因而溃散 。斩万余级,杀其妻隋义成公主,俘男女十余万,斥土界自阴山至于大漠,遂灭其国 。寻获颉利可汗于别部落,余众悉降 。太宗大悦,顾谓侍臣曰:”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往者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群臣皆称万岁 。寻拜靖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赐实封五百户 。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征吐谷浑,大破其国 。改封卫国公 。及靖身亡,有诏许坟茔制度依汉卫、霍故事,筑阙象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碛石二山,以旌殊绩 。
【注解】
①李靖(571—649):唐初军事家 。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 。精熟兵法,为其舅韩擒虎所称道 。隋末任马邑郡丞 。高祖时,任行军总管、岭南道抚慰大使等职 。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封卫国公 。
②大业:隋炀帝(杨广)年号 。
③马邑:隋代郡名 。隋大业三年(607)改朔州置 。治所在善阳(今朔县) 。辖境约当今山西宁武县和恒山以北,黑陀山、洪涛山、左云县以东地区 。
④郡丞:官名 。隋时为郡守之下的官职 。
⑤萧铣(583—621):后梁宣帝曾孙 。隋末任罗县(一名罗川,今湖南湘阴东北)令 。大业十三年(617)巴陵(今湖南岳阳)校尉董景珍、雷世猛等起兵,他被推为主 。五日内得数万人,自称梁王,年号鸣凤(一作凤鸣) 。次年称帝,迁都江陵,割据长江中流等地,有兵四十万 。后兵败降唐,被杀于长安 。
⑥辅公祏(?—624):隋末齐郡临济(今山东章丘西北)人 。大业九年(613)从杜伏威起义,旋进军淮南 。后伏威在历阳(今安徽和县)称总管,他任长史 。武德二年(619)伏威降唐,他被夺去兵权,任为淮南道行台左仆射 。五年伏威被调到长安 。次年,他在丹杨(一作丹阳,郡治在今江苏南京市)起兵,称帝,国号宋 。并以左游仙为兵部尚书、越州总管,镇守会稽(今浙江绍兴) 。七年靖助唐将李孝恭讨之,将其擒获杀死 。
⑦大都督府长史:唐制,总十州者为大都督 。长史是大都督的首要属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