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幕遮解析 苏幕遮原文及翻译

一、导言盛夏时节,雨后荷花似仙子,亭亭玉立,微微低着头,像一个沉思的美丽少女,似乎在思念着自己的故乡 。这令笔者想起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近日,笔者重新品读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苏幕遮》,感受雨后荷花的韵姿和一缕缕淡淡乡愁 。
【高中语文苏幕遮解析 苏幕遮原文及翻译】乡愁是什么呢?它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时的乡音无改,它是李白对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怜爱,它是崔颢登上黄鹤楼时发出”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感慨,它是杜甫”烽火连三月”里对家书的渴盼 。而周邦彦的乡愁是盛开在记忆深处的朵朵荷花,任时光流转,虽久居他乡,永不枯萎,永不凋零 。
二、词作原文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三、解析词的上半阙描述雨后汴京盛夏的清晨景色 。此时的京都汴京,刚刚受到一夜好雨的洗礼,晨起时分,词人在室内焚上沉香,沉水香香韵清雅,沁人心脾,潮湿的暑气也在氤氲的香气里褪去了几分 。
鸟儿在窗外欢快鸣唱,是想告诉人们雨过天晴的消息吧 。词人寻着声音看向窗外,临近天亮,晨光熹微,屋檐下鸟雀们正叽叽喳喳,聊得欢畅呢 。
云销雨霁,晨露微凉,大好时光不可辜负,闲庭信步中自有一份难得的清净自在 。看啊,荷叶上残留的雨水已被太阳晒干,片片荷叶如绿罗裙圆展,铺满了涨水的池塘,微风吹过,亭亭荷花随风轻摇,错落有致,珊珊可爱 。
词的下半阙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眼前的荷花不禁让词人想念起自己故乡,家乡的荷花应该也热热闹闹地开放了吧 。只是词人常年在汴京旅居,故乡遥遥,什么时候可以再回去呢?
带上一二知己,带上一份好心情,乘一叶扁舟,于荷花间自由来去,赏荷、采莲、喝酒、畅聊,那是年少时的旧梦了,五月盛夏,家乡的小伙伴儿是否也在想念自己呢?划着小船,轻摇船桨,在梦里,词人又回到了那熟悉的开满了荷花的江南水乡 。
四、作者简介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今浙江杭州人,周邦彦精于词法,工巧变化,又精通音律,辨析入微,在北宋词作上起了规范的作用,成为了词坛泰斗,被誉为”词中老杜” 。但这首怀念故乡与故乡荷花的小令,却不事雕琢,别具天真新颖之风格 。
五、赏读词的上阙写雨后风荷,下阙写梦回故乡,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一气呵成,过度自然,不着痕迹 。”风荷”是引起词人乡愁的关键,由眼前之荷而联想到故乡之荷 。周邦彦似有意若无意将荷的美感呈现于笔端,其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被王国维点赞——”真能得荷之神韵者” 。”清圆”二字可见水平如镜,荷叶圆展,”一一”写出水面上荷叶荷花错落有致,疏密相间,一个”举”字将荷茎挺拔,荷花迎风轻摇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 。此句构图立体,动静相宜,简约而又不简单,让人印象深刻 。强焕曰:”美成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 。”可见一二 。
谁能想到,在那个美好的盛夏清晨,雨后风荷竟能轻易引发一个游子的乡思呢?远行的游子,背负行囊,追逐梦想,渴望一朝梦圆,荣归故乡 。走过四季轮回,看惯风景变化,尝尽人间冷暖,在不经意涌起的乡愁里,在卸下坚毅的防备后,周围一草一木总能牵动人的愁肠 。尽管时代变迁,人世流转,乡愁在时而低吟时而欢唱的时间长河里逐渐沉淀,成为了每一个背井离乡的游子最温暖最温柔的记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