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故事20字左右 重阳节的由来20字以内


上官云/中国新闻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尽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 。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 。“九九”谐音“久久”,古人便在此时祭祖、推行敬老活动 。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也都是流传已久的习俗 。
不过,重阳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它为何又叫“重九节”?
重阳节还有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 。按照汉代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所以叫重阳节 。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20字左右 重阳节的由来20字以内

文章插图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20字左右 重阳节的由来20字以内】资料图:民众依秦礼,仿古制,行中华传统礼仪来表达重阳节的祝福 。本文图片 中新网
战国末年,《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便提到“(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祀的活动,感恩上天、祖先 。
汉代,重阳节的内涵进一步发生变化 。《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祈求长寿也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
南北朝,《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文中提及的“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祝丰收的宴席发展而来的 。到了这个时候,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
唐代,它被定为正式节日 。此后,重阳节的习俗内容不断扩充、丰富,流传至今 。
重阳节由来的另一种可能
有意思的是,重阳节的由来还有其他说法 。在《重阳节民俗漫话》一文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专家萧放曾提到,九月节俗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 。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20字左右 重阳节的由来20字以内

文章插图
资料图: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此时的黄山已进入最佳赏秋期 。张强 摄
这里,“大火”指的是大火星 。《夏小正》称“九月内火”,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大火”在季秋九月隐退,令将其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 。严寒、漫长的冬季,就要来了 。
古代的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严冬往往意味着寒冷和食物的匮乏 。当大火星隐退,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祀仪式 。
此类祭仪的具体流程,如今已经几乎不可考 。但仍可寻觅到蛛丝马迹 。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日,宣晴 。人家用赤豆饭祀灶”,“灶神”即是家居的“火神” 。
萧放表示,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已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葛洪《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
秋冬交接的“界标”
岁月流逝,由于历法变化等原因,九月祭火的仪式逐渐衰亡,登高等习俗却依旧保留下来 。以时间来说,重阳在生活中成为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
关于重阳节的故事20字左右 重阳节的由来20字以内

文章插图
资料图:小朋友与老人共做重阳糕 。
“登高”是重阳习俗的中心内容,大概萌芽于汉代 。晋代重阳节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陶渊明在《九日闲居》序文中写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可见此时,酒、菊花均已齐备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