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社戏原文全文( 三 )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 , 我们远远的看罢 。”阿发说 。
这时船慢了 , 不久就到 , 果然近不得台旁 , 大家只能下了篙 , 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 。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 , 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 , 而况没有空地呢……
在停船的匆忙中 , 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 , 捏着长枪 , 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 。双喜说 , 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 , 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 , 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 , 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 , 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 , 翻了一阵 , 都进去了 , 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 , 咿咿呀呀的唱 。双喜说 , “晚上看客少 , 铁头老生也懈了 , 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 , 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 , 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 , 熬不得夜 , 早都睡觉去了 , 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 。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 , 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 , 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 。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
我不喝水 , 支撑着仍然看 , 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 , 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 , 那五官渐不明显 , 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 , 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 。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 , 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 , 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 。在这一夜里 , 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 。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 , 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 。这时候 , 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 , 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 。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 , 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 。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 。我忍耐的等着 , 许多工夫 , 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 , 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 , 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 , 仍旧唱 。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 , 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 。双喜终于熬不住了 , 说道 , 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 , 还是我们走的好罢 。大家立刻都赞成 , 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 , 三四人径奔船尾 , 拔了篙 , 点退几丈 , 回转船头 , 驾起橹 , 骂着老旦 , 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
月还没有落 , 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 , 而一离赵庄 , 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 , 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 , 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 满被红霞罩着了 。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 , 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 , 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
不多久 , 松柏林早在船后了 , 船行也并不慢 , 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 , 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 , 或骂 , 或笑 , 一面加紧的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 , 那航船 , 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 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 , 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