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研究方法怎么写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有几种( 二 )


针对这种状况 , 在21世纪初 , 中国的法学家们进行了再次突围 , 在诸如“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类问题的指引下 , 法学研究范式有了新的突破:一是“社科法学”(大致包括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价值法学、法经济学等)兴起 , 二是注释法学(法解释学)在精进后以法教义学的名义再次登场(虽然注释法学、法解释学和教义法学在内涵上彼此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 但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不加区别地使用它们) 。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 , “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出现了良性竞争、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 , 这使得中国法学的研究方法日渐多元化 , 法学逐渐变成一门大家公认的主流社会科学 。
问题决定知识和方法 。 不同的问题需要使用不同的学科知识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 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 。 作为解释与研究问题的工具 , 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而只存在使用是否恰当与对路的问题 。 只要恰当、只要对路 , 能解释和解决问题 , 那么就是好的知识和好的方法 。 法学是研究法律和法律实践的一门科学 , 其研究对象包括法律文本和法律实践 。 对法律文本而言 , 采用解释学的方法和比较的研究方法是对路的、恰当的;而对法律实践而言 , 采用实证(抑或经验)的研究方法则是最为妥当和对路的 。 所以 , 注释、比较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均是法学研究的常规方法 , 它们各有优长 , 均有合适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的用武之地 , 不能互相取代、厚此薄彼 。
步入21世纪 , 在中国各部门法学研究中最重大的事件就是实证研究(大致属于社科法学中的经验社会学范畴)的兴起 , 其与原来的法教义学、比较法学正在共同成为新时期中国法学研究的三大基本样态 。 目前中国法学界的各大主流刊物都倾向于优先刊发实证研究的论文 , 以至于到了文章如果没有详尽的数据和精美的统计图表就几乎不可能发表的地步 。 实证研究 , 特别是其中的定量研究 , 提升了中国部门法学研究的科学性 , 但也存在诸如碎片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类的问题 , 时常将局部微观的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搞得很清楚 , 但对于中国法律和司法的总体理论建构则十分不足 , 如何使宏观理论和微观经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 克服碎片化的弊端 , 保存一个时代法制的记忆 , 正是未来中国法学实证研究努力的方向 。
经过40多年的发展 , 中国法学日渐缩小了与世界主要法治国家法学研究的差距 。 互联网技术的发达 , 使全球学术资源实现了共时共享 。 如今国外学者的重要学术论著基本上是甫一问世就有了中文版 , 全世界重要的立法和司法活动均牵动着中国法学者们的神经 , 中国法学的发展越来越与世界同步了 。 今天 , 国内外双向的学术交流和互动已十分频繁 , 在越来越多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已可见到中国学者的身影 , 听到中国学者的声音 , 中国法学正在走向和融入世界 。 但长期以来 , 我们是学习和拿来多于创新和贡献 。 时至今日 , 中国法学的主体性仍然不足 , 属于中国自身的东西仍然不多 , 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步人后尘、拾人牙慧的历史阶段 。 如何根据中国自身独特的实践经验 , 以中国的话语 , 贡献出原创性的思想和学说 , 是中国法学学者们面临的历史使命 。
(作者系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何永军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 , 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