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昏书写寂寞 , 一首诗20字 , 真情流露:哪堪两处宿 , 共听一声猿作者:来点君自然神秘莫测 , 喜欢风云变幻 , 总是与人性类似 , 由于其无端性 , 于是便被涂抹上诸多神性特质 。或许 , 正是因为这种微妙的神秘性质 , 所以才更加吸引着人类去探索 , 去冒险 , 想要弄清楚其中隐藏着的种种无穷奥妙 。世界有多大 , 谁不想去看看?
哲学家和诗人 , 或许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一个起源于思想 , 一个发起于灵性 。事实上 , 对于艺术或思想而言 , 所谓的“科学”反而是荒唐的 , 更像是镶嵌在翅膀之上的黄金 , 固然华丽而宝贵 , 却更是牢笼和枷锁 。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李端(733年—792年) , 字正已 , 赵州(今河北赵县)人 。大历五年进士 。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 , 与司空曙、柳中庸、张芬等友善 , 常有诗作唱和 。少居庐山 , 师事诗僧皎然 。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 , 自号衡岳幽人 。其诗多为应酬之作 , 表现消极避世思想 , 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 , 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 , 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 。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 , 萧萧暮雨繁 。
哪堪两处宿 , 共听一声猿 。
“日落众山昏 , 萧萧暮雨繁” 。日落未落时分 , 暮鸦投入晚林 , 群山掩映如屏风 , 入目之处 , 天昏地暗 , 似乎瞬息间 , 整个世界变得陌生;却原来 , 急骤夜雨速降下来 , 密集成罩 , 若笼盖蔽住视线内所有事物 。雨是陌生客 , 突兀山海间 , 仿佛蓦然生成的内心愁绪 , 飘洒无边 , 缠绕连绵 。
古人尤其擅长此种借景即情 , 大抵因为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 , 善于观察周边景物的变化 , 从而迎合着来自于内心的种种复杂情感 。人是多变的生灵 , 基本上说的是人在感情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以此相类比于自然 , 人在情感世界里的挣扎和痛苦 , 其所能够造成的恐慌 , 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折磨 , 更多的恐怕应当是发自于心灵上的燃烧 。不到毁灭 , 无法安息 。这就是命运的无情与残酷 。
“哪堪两处宿 , 共听一声猿” 。此时此刻 , 可谓触景生情 , 开始涉及到诗人自身的真情实感 。夜深人静 , 暮雨萧萧 , 想到分居他处的朋友 , 听闻窗外一阵紧似一阵的凄厉猿叫声 , 心头蓦地闯入一种叫做寂寞的东西 。铭刻在骨 , 难以排遣 。一切的一切 , 在某一个时间段上 , 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当然是情感之上的繁杂性 。
在前面两句之中 , 诗人似乎大肆书写自然世界里的景观 , 这当然只是表面上的现象 , 其真正所想要触及到的却是人隐匿于内部小世界里的情感 。到得此处 , 好像落笔于真实场景 , 毕竟 , 诗人和朋友隔离在两地 , 而且这里的猿声 , 或许都可能是真实的 。然而 , 当这些东西作为某种意象深入到诗歌之后 , 就有可能像来自于《世说新语》或者是民歌中的传说故事 , 被另外赋予上某些象征性 , 自动带上许多类型的延续性特质 , 等待人去解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