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胡适在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我的母亲》中指出:“世界上最难看的,莫过于一张生气的脸;世界上最下流的事,莫过于把这张脸对着别人 。”
其实,早在魏晋时代,就有一个小孩认识到这件事了 。
“入门不顾”的元方:把爸爸的朋友晾在一边 他的名字叫元方,是陈太丘陈寔的大儿子 。陈元方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上有记载,就是那篇我们熟悉的《陈太丘与友期行》 。有一次,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去,但那位朋友却因为什么事情迟到了,陈太丘也没有耐心继续等下去,就提前离开了 。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文章插图
初中课本《陈太丘与友期行》插图
谁知,那位朋友在他走后不久就到了,朋友问正在外面玩儿的小元方:“你的父亲呢?”小元方抬起头,回答道:“他等您很久都没有等到,就一个人先走了 。”其实元方很聪明,他先把责任推到友人身上,是因为你不来我爸爸才先离开的,可不是不等你啊!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文章插图
《陈太丘与友期行》
谁知那人勃然大怒:“好啊,竟然不等我就走了,不是说好一块走的吗?”元方听了这话,知道这是在骂他的爸爸,扭头就走,走之前撂下一句话:“你和人家约好却迟到,是言而不信;当着儿子骂父亲,是没有教养 。我不和没有诚信和教养的人在一起!”
元方的父亲:正直的陈太丘陈寔其实,元方有这样的好骨气,敢把那位父亲的朋友晾在一边,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他的父亲陈寔行为端正、铁面无私,但是又能劝人向善,对子弟的教育也是循循善诱 。
有一个故事叫“梁上君子”,讲的就是陈太丘的故事 。
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溜到陈寔家里,他观察了一下陈家的地形和结构,最后选择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 。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文章插图
梁上君子
谁知好巧不巧,小偷正好躲在陈寔的书房里,陈太丘知道屋梁上面有人,但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 。作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 。
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小偷听了这话,感到非常惭愧,下地叩头请罪 。
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并赠丝绢布匹于屋梁上的盗贼,后人常以“陈寔遗盗”比喻义行善举,“梁上君子”也成了小偷的代名词和雅号 。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文章插图
《世说新语》
在那个年代,世家大族虽然过得很好,但普通老百姓还是免不了饥寒交迫的生活 。去陈家偷东西的小偷其实是那个地方的难民,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去偷东西,也是被生活所迫 。陈太丘了解到这一情况,所以才敢放了那个小偷 。
有这样赏罚分明的父亲,小元方可以说是从小就染上了一股刚正不阿的气质 。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文章插图

元方为父亲辩护,字字珠玑有一回,陈太丘犯了错,颍川太守把他判了髡刑 。有位客人想趁机羞辱他们陈家,就问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陈元方面不改色的回答道:“是个高尚、明智的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