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一个智慧乞巧的女儿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豳风·七月》一句道出了七夕乞巧习俗的岁时坐标 。“九月授衣”,必七月织布,八月缝衣 。七夕又称乞巧节,向正与牛郎鹊桥欢会的巧妇织女,祈求心灵手巧正逢其时 。汉代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穿针乞巧,就是后来普遍流传的主要乞巧习俗之一 。

文章插图
唐人权德舆《七夕见与诸孙题乞巧文》诗云:“外孙争乞巧,内子共题文 。隐映花奁对,参差绮席分 。鹊桥临片月,河鼓掩轻云 。羡此婴儿辈,欢呼彻曙闻”,诗中写到少女和已婚妇女共同参与乞巧活动,吵吵嚷嚷,为得到乞巧中的吉象而欢呼 。有宋一代,七夕成为法定假日,各地皆办乞巧集市,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载曰:“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车马不通行” 。

文章插图
元明清三代,乞巧风俗不绝于寻常巷陌,诗意七夕里常闻古老的《乞巧歌》:“天皇皇,地皇皇,俺请织女下天堂 。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段 。”乞巧风俗活动即乞求技艺、智慧之巧,有穿针乞巧、投针验巧、为牛庆生、拜织女、乞巧果等十余种 。与一般的祈求神灵不同,姐妹们乞巧所祈求的不是福禄寿喜,而是技巧和智慧,是要掌握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能力和本领,与消极无为、依赖神灵的思想相比,这是一种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中华民族尊重理性、崇本务实和自立自强的精神 。

文章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
可以说中国的大多数传统节日往上追溯都有其共性,一般源头都与祭祀、辟邪、生殖等有关,每个节日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和演变过程 。
《诗经》就有织女星、牵牛星的记载,两颗星辰对着银河遥遥相望 。织女和牛郎的故事广为人知,在此我就不重复 。

文章插图
但是较少人知道的是,在牛郎之前,织女还有个前男友 。
织女姐妹来到汉江,遇上了一个名叫郑交甫的男子,虽然后来分开了,但也有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正是所谓的“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
织女的这一艳遇与巫山神女故事相似,有学者认为这是对原始群婚制的一种反应,在一些资料中,织女这样的少女神还是婚姻神 。

文章插图
明代《物原》里面记载,楚怀王初置七夕 。
楚国民风开放、气质浪漫,初置七夕倒也非常合理 。
再说乞巧,乞巧顾名思义是乞求心灵手巧,最早起源于汉代,《荆楚岁时记》里就有妇女用穿七孔针和引诱蜘蛛结网来乞巧的记载 。
除了乞巧以外,七夕还可以乞富、乞子等等,总之想求什么求什么就是 。

文章插图
七夕乞巧这个风俗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情人节成为了七夕的最为显著的标志 。
一是因为牛郎织女的浪漫的爱情故事给了这个节日爱情的加成,二来商家宣传、资本掌握文化话语权的也是七夕情人节声势浩大的重要原因 。
其实乞巧和情人节并不是两个冲突的理念,七夕作为一个传统节日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大家想过哪个过哪个,不必拘泥 。
祝大家七夕快乐 。
【七夕节是情人节还是乞巧节,是怎么演变的?】
- 赛尔号体力学习力刷谁
- 简介三江源的发源地 三江源指的是哪三江 三江源的三江指的是哪儿
- 下联是:品味人生,如何对上联?
- choose的正确形式 choose的用法是什么
- 公费师范生的编制是终身的吗 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是985吗
- 关于秦观的古诗大全 秦观的诗有哪些
- 劝学全文解读 劝学中心论点是怎么理解的
- 我的五个师姐全是风水大佬
- 混沌神魔兽技能 数码宝贝都是天女兽究极体
- 简介铁的密度是多少 铁的密度是多少kg m3 铁的密度是多少kgmm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