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大全摘抄 秋天的诗文赏析( 四 )


今天复习刘方平的《月夜》 , 原文如下:
更深月色半人家 , 
北斗阑干南斗斜 。
今夜偏知春气暖 , 
虫声新透绿窗纱 。
这首诗的大意:初春的夜晚 , 夜深人静 。月亮渐渐西沉 , 院落里 , 一半映照在月光中 , 一半隐藏在暗影里 。横斜的北斗星 , 倾斜的南斗星 , 高挂在天际 , 不知不觉间 , 眼看快要隐落了 。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 , 出人意料地 , 忽然间 , 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 , 刚从冬眠醒来的小虫 , 第一次发出清脆的叫声 , 透过绿色纱窗 , 传进了屋里 。
刘方平这首《月夜》 , 构思新颖独特 , 他不从入目可及的桃红柳绿入手 , 而是独辟蹊径 , 从恬谧的春夜着笔 , 通过对“月色”、“星辰”、“春气”、“虫声”的描绘 , 寥寥几笔 , 简单明快 , 以一颗纯净的心灵 , 细致入微地 , 全身心地感知自然界初春时节的细微变化 。某种程度上来说 , 它可与“一叶知秋”相媲美 。他写月色 , 也写春天 , 有静谧的夜色 , 也有萌动的生命 , 自然流畅 , 春意盎然 , 洋溢着他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 。总的来说 , 《月夜》自然流畅 , 生趣横溢 , 短短4句二十八个字 , 美到了心坎里 。与此同时 , 刘方平这个名字 , 也就被我们记在了心里 。
2021年2月9号晚
五、《赏春》对于罗邺 , 我并不熟悉 , 为此 , 专门查阅了很多资料 , 不过 , 关于他的生平记载也不是很多 。罗邺是浙江余杭人 , 他的父亲是当时的盐铁吏 , 据说 , 当时罗家家资丰厚 , 富甲一方 , 而最主要的是罗邺很有文学天赋 。罗邺 , 是晚唐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 , 而我们所熟悉的一些诗人都有一个雅号 , 例如李白是诗仙 , 杜甫是诗圣 , 王维是诗佛 , 罗邺则被后世称为“诗虎” 。因为他和另外两个罗姓名人罗隐、罗虬不仅都是浙江人 , 而且他们同时去应举 , 再则他们在诗歌方面的名声相近 , 所以被称为“江东三罗” 。这里多说一句 , “江东三罗”中的罗隐 , 有一千古名句:“今朝有酒今朝醉” 。而罗邺又被后人称为“江东三罗”之首 , 可见其并非籍籍无名之辈 。罗邺的代表作品有《早发》、《赏春》、《春风》、《汴河》、《水帘》等 。
今天复习罗邺的《赏春》 , 原文如下:
芳草和烟暖更青 , 
闲门要路一时生 。
年年点检人间事 , 
唯有春风不世情 。
这首诗的大意是:春天悄无声息的走来 , 天气也越来越暖和 , 绿草青青 , 芳草如烟 , 一派生机盎然 。这些小草 , 无论是生长在豪门要路 , 还是平常百姓人家 , 都一样的沐浴春风而得到生长 , 一片欣欣向荣 。每年春天的时候 , 春风都会来到这里 , 逐个查点人间万事 , 所到之处 , 草绿花开 , 对谁都是一视同仁的!在春风的身上 , 看不到任何的人间冷暖和世态炎凉!
罗邺的这首《赏春》 , 在浩若烟海的唐诗作品中 , 它的光芒并非是最璀璨的 , 所以 , 也就被时代湮没了 , 很多人对这首诗及其作者都不是很了解 。但是 , 当我们真正把这首诗读进去的时候 , 却发现 , 这首诗有它独特的魅力 。表面看 , 这是一首咏物诗 , 实际上 , 这首诗就是一首讽喻诗 , 以春风作为对比 , 来讽刺世间炎凉 , 来讽刺人间冷暖 。这首诗最出色的一句 , 当属“唯有春风不世情” , 意思是只有春风不像尘世中的俗人一般庸俗 , 显然带有了特定的批判意味 。不可否认 ,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 注定要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 , 譬如:金钱、地位、官位、学识等等 , 这些都会影响彼此之间的交情 。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 , 世俗观念更是甚嚣尘上 。就个人而言 , 既脱不了俗 , 也不想就此做一俗人 。最好的办法就是避世 , 听风 , 望云 , 观月 , 赏花 , 静心 , 养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