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诸葛亮智谋超绝,后世也有“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历史中真有这么厉害吗?( 二 )


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在依托成都平原,以及平定西南方面重要的内政以及军事发挥,弱小的蜀汉也很难支撑几十年 。当然,诸葛亮还有不错的组织以及协调能力 。
以当年马超归汉这件事来说,关羽去信诸葛亮提出不服,却被诸葛亮几句恭维话就把关羽哄的心中乐开了花,并四处向同僚炫耀 。
可见,如关羽这样在蜀汉几乎所有高层面前都极其傲慢的人,也是很尊重诸葛亮的 。诸葛亮的驭人之术可见一斑 。
当然,所谓人无完人,诸葛亮之能正是在内政及重大军事决策上有他的大能力外,在具体到局部军事战术战略的使用上,显然也是受制于所谓“诸葛一生唯谨慎”这一后世评价上 。
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凸显诸葛亮知天机,懂心理的这些传奇事件其实都出于演义夸张 。实际上,诸葛亮在一些具体用人上如街亭马谡之用,用兵上不敢用魏延之计兵出子午谷等都表现出其性格缺陷 。

三国中,诸葛亮智谋超绝,后世也有“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历史中真有这么厉害吗?

文章插图
总结诸葛亮当然是厉害角色 。即便有着性格缺陷,但其对于蜀汉的贡献都是极其重要的,没有诸葛,蜀汉哪会有立国之事呢 。而诸葛亮对蜀主刘备的忠心,以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传诵千古的精神都是值得称赞,称其三国厉害人物也不为过 。
首先,诸葛亮是三国时的一个厉害人物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要说到智谋超绝就有点夸张了 。
其次,问题中的三国应该是指罗贯中笔下《三国演义》中的三国 。
三国中,诸葛亮智谋超绝,后世也有“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历史中真有这么厉害吗?

文章插图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四大名著,是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 。
【三国中,诸葛亮智谋超绝,后世也有“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历史中真有这么厉害吗?】小说是吧,就是再基于历史事实也有艺术加工成分的 。三国时期的真实人物和事件,虽然这真实只能来自于有限的史料记载和推理,与《三国演义》是有区别的 。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最早记载汉末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历史的是西晋陈寿 。公元280年,陈寿用十年时间撰写完成《三国志》六十五篇 。在这之前他就完成了《诸葛亮集》,说明诸葛亮在当时也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 。
《三国志》里的诸葛亮博学多才,是个治世良臣,最主要那时他还是个人 。
三国中,诸葛亮智谋超绝,后世也有“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历史中真有这么厉害吗?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诸葛亮人神混杂身份的许多事迹,知道他的战略远景,知道孔明灯、馒头(包子)和木牛流马,知道“借东风”、“空城计”、“火烧新野” 。学过《隆中对》,背诵过《出师表》 。听说过“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事后诸葛亮”等等 。
“事后诸葛亮”是句戏谑之语,戏谑的是别人,表扬的是诸葛亮 。

三国中,诸葛亮智谋超绝,后世也有“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历史中真有这么厉害吗?

文章插图
下面我们就捋一下诸葛亮越来越厉害,从人变成神的过程,分析一下形成的原因 。
一、形成的过程
从隋朝开始,部分三国人物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那是个人才辈出,英雄逐鹿、让人热血沸腾的时代,曹操、刘备、孙权及其阵营的将士谋臣们都让人过目不忘 。
唐朝时,诸葛亮辅佐刘备成就大业得到认可,大诗人杜甫《蜀相》中的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更是奠定了他忠君为国、鞠躬尽瘁的形象 。
到了宋朝,三国故事成为说书艺人的重要题材,三国人物也进一步丰满起来,演说、戏说题材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 。苏轼曾先后写过《诸葛亮论》、《诸葛武侯画像赞》,但这两篇作品先贬后赞,不知是认识过程不同造成的,还是争议造成的,还是对不同侧面描写造成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