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中元节,都有什么习俗?( 三 )


9、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 , 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 。据说孕妇折的纸锭 , 焚化后鬼拿不动 , 送到阴间也无益处 。放焰口时 , 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 。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 , 次年就可得子 。小孩抢得包子 , 一生可不受惊吓 。安远县祭祖 , 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 , 早晚上供 。至十五夜烧楮衣冠 , 纸钱祭送 。
10、福建省
永福县中元节 , 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 。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 。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 , 以纱笼之 , 名为“纱箱” , 送父母家 。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 , 无论城乡必定举行 , 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 。即使极贫穷之家 , 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 。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 , 瘟病在眼前 。普度不出力 , 矮爷要来接” 。举行普度时 , 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莆仙有“家祭”、“公妈热”、“送纸”、“金粿”等习俗 。
11、广东省
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 , 又祭狗头王 , 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 。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 。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 , 为了避兵灾 , 故提早一天过节 。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 。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 , 名为“架桥” , 用以祭祖 。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 , 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 , 甚至穷人家的女孩 , 分别写在纸片上 , 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 。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 , 可以凭单领取 。
12、广西省
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鬼节 , 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 , 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 , 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 , 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 , 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 , 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 , 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 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 , 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 , 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 , 包括小年)外 , 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 , 多杀鸭祭祖 , 当日路无行人 , 名为“躲鬼” 。在广西省 , 中元节也称“鸭子节” , 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 , 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 。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 , 一般是先祭祖 , 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 。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 , 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
13、云南省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 , 又用黄瓜一只 , 刻成船形 , 叫“黄瓜船” , 与包一起焚化 。
14、湖南省
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 , 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 , 曰“送老客” 。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 , 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 , 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 。十五当晚 , 焚烧封包越多 , 火势越大 , 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