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与净利润关系 毛利净利关系


“毛利”这个指标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提到 , 就算是非财务人员也大概知道毛利是怎么回事 , 特别是一些企业的老板 , 常常用毛利去衡量某项业务 。
【毛利与净利润关系 毛利净利关系】“毛利”是通俗的叫法 , 在利润表中应该表示为“主营业务利润” 。除此之外 , 还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每一项利润 , 分别代表不同的业务含义 。主营业务利润 , 顾名思义就是公司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 , 比如水果店卖水果带来的利润 , 用来衡量企业最根本的盈利能力 , 毛利如果是负数 , 说明企业做的这个生意根本就不赚钱;营业利润是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扣掉期间费用后的剩余利润 , 用来表示企业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能否达到收支平衡;利润总额 , 包括正常经营的利润和非正常经营的利润 , 所谓非正常经营的利润 , 简单说就是意外之财(比如客户多打了一笔款 , 最后也没来要回去) , 用来衡量企业的生存能力 , 虽然营业利润是负数 , 但是运气够好 , 能赚点外快 , (比如上市公司年底卖套房子出去就扭亏为盈 , 避免ST)这也是一种生存技能 。净利润是企业上缴所得税后的实际剩余 , 用来衡量企业的面子;古语有云“穷则独善其身 , 达则兼济天下” , 企业最后能纳税 , 为社会做贡献 , 真的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
国内利润表就是按照上述所讲的顺序 , 列示各项利润值 。除了以上几个利润指标以外 , 还有两个指标经常被投资机构使用:EBIT和EBITDA 。
简单说一下 , EBIT是息税前利润 , 计算方式=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 。EBIT的概念跟MM理论有很大关系 , 该理论认为不考虑所得税 , 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 。因此EBIT剔除所得税和资本结构的影响 , 更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EBITDA在EBIT的基础上再剔除折旧和摊销的影响 , 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 , 折旧和摊销在未来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出 , 真正的现金流出在购买资产的时候已经流出了 。
综上所述 , 利润表中的这几个利润指标 , 分别代表着公司不同性质的盈利能力 , 可以判断公司盈利的持续性 。可以看看下表列出的几种情形:

毛利与净利润关系 毛利净利关系

文章插图
“—”负数 , “+”表示正数;情形可以有多种 , 这里只列出三种 。这三种情形在实际中都是可能出现的 , 原因就不解释了 。
前两种情形 , 虽然最后的净利润是正数 , 但是毛利都是负数 , 说明企业的主营业务是亏损的 , 如果企业不做业务方面的调整的话 , 那么企业很难持续经营下去;第三种情形虽然净利润是亏损的 , 但是毛利是正常的 , 亏损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做了一笔不正确的投资 , 从长远来看 , 这种不利的影响不会持续 , 企业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
其次 , 关于“毛利率” 。
毛利率就是毛利除以收入 , 当然其他几个利润指标除以收入也可以算“XX率” 。毛利是绝对数 , 毛利率是相对数 。绝对数不能用来对比两家不同的公司或同一公司内部不同的业务 , 而相对数可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